第165章 经济学(2 / 2)

江云不疾不徐:“陛下,请问银子为何能当钱使?”

“因为…因为它值钱啊。”杨宣觉得这个问题莫名其妙。

“那它为何值钱?”江云追问。

“因为…因为它稀少,大家都认它。”杨宣迟疑道。

“陛下圣明!”江云抚掌,“正因为银子稀少,大家才认它作钱。若银子不再稀少,人人都有大把银子,谁还会把它当回事?”

他继续解释道:“上古时期,人们以物易物。但若我想用牛换马,有马的人却想要粮食。”

“我就得先用牛换粮食,再用粮食换马,十分不便。于是人们找出一种大家都认可的东西作为'一般等价物',也就是钱。”

“之所以选金银作钱,是因为它们稀少、耐储存、易分割。”

“但钱的本质不是金银本身,而是它所能交换到的货物。”江云目光炯炯,

“若天下货物就那么多,钱却越来越多,那么钱能换到的货物自然就越来越少——这就是钱变'不值钱'的道理。”

杨宣若有所悟,但仍有困惑:“那照你这么说,石见银山的银子岂不是无用?”

“非也非也。”江云笑道,“适度的银钱增加能促进商业流通。若银子太少,商人做生意不便,百姓买卖困难。但若银子太多,就会引起物价飞涨,反而苦了百姓。”

他站起身来,走到御书房中央:“陛下,银山不是废山,但也不能单靠银山。”

“真正让国家富强的,是这个——”他伸手在空中划了一个圈,“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杨宣重复这个陌生词汇。

“就是大昌一年生产的所有货物和服务的总和。”江云解释,“粮食、布匹、瓷器、茶叶……这些东西才是真正的财富。银子只是衡量和交换这些财富的工具。”

他目光灼灼:“若我大昌物产丰盈,百业兴旺,生产的货物越来越多,那么适当地增加银钱,反而能促进经济繁荣。但若只顾挖银,不顾生产,那就是本末倒置了。”

江云回到座位,郑重道:“陛下,金银不能吃,不能穿。”

“真正的国富民强,是靠粮食满仓,布匹充足,匠艺精进,商路畅通。”

“石见银山的银子,我们可以拿去南洋那边购买物资,这样就不会影响我们大昌境内的物价。”

“石见银山是天赐之财,但如何用好这笔财富,还需陛下圣心独断。”

一番话毕,御书房内鸦雀无声。杨宣陷入沉思,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扶手。

王世文目瞪口呆,仿佛听到了什么惊天秘闻。

良久,杨宣长叹一声:“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江小子,你这'经济学'确实深奥,却又在情理之中。”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宫苑中盛开的牡丹,缓缓道:“朕明白了。银山要开,但不能只盯着银山。富民强国,终究要靠实实在在的产出。”

江云躬身道:“陛下圣明。”

阳光透过窗棂,照在三人身上。这一刻,现代经济学的种子,已经在这个古老的帝国悄然种下。而如何让这颗种子生根发芽,将考验着统治者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