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开海贸(1 / 2)

一缕缕沉香从青铜兽炉中袅袅升起,在透过雕花窗棂的阳光下缱绻盘旋。

杨宣斜倚在紫檀木嵌螺钿御椅上,指尖轻叩扶手,显然还沉浸在方才江云那番"经济学"高论中。

江云将茶盏轻轻放下,神色倏然变得凝重:"陛下,左渡岛虽已攻克,然倭岛上小国林立,犬牙交错。银矿之事,恐怕不出数月便会传遍诸岛。"

他声音低沉,每个字都掷地有声:"届时各方势力必定如嗅到血腥的狼群般蜂拥而至。石见银山虽好,却也是块烫手山芋啊。"

杨宣眉头紧锁,指节无意识地敲击着扶手:"这确是个难题。难不成真要朕发兵踏平整个倭岛?"

王世文闻言瞪大眼睛,转向江云:"太白兄,你该不会真做此想吧?"

江云唇角微扬,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意:"倭寇自然要剿,但倭岛上人口众多,若全靠我大昌将士征伐,未免太过劳师动众。况且跨海远征,粮草辎重运输艰难,恐劳民伤财。"

杨宣不禁莞尔:"在江爱卿口中,这开疆拓土倒成了赔本买卖?"

"陛下明鉴,"江云正色道,"眼下倭岛十余国若得知银矿消息,必定如饿狼扑食。”

“若我军正面迎战,反而会促使他们暂时联合。倒不如......"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狡黠,"先加紧开采,能采多少是多少。待其他倭寇攻来,我军便佯装不敌,暂时撤离。"

他站起身来,激动说道:"一座银山摆在眼前,这些倭寇小国岂能不动心?待他们为争夺银山自相残杀,两败俱伤之时,我军再回师收复,岂不事半功倍?"

杨宣抚掌大笑,声震梁宇:"好个坐山观虎斗!江爱卿这是要将驱虎吞狼之计用到倭岛上去啊!"

王世文恍然大悟,击节赞叹:"太白兄这一石二鸟之计,实在高明!既保全我军实力,又能让倭寇自相残杀!"

江云神色忽转凌厉,目中寒光乍现:"对付这些倭寇,纵使是犁庭扫穴,也不为过。”

“只是我大昌将士的性命宝贵,不必与他们硬拼。让他们自相残杀,我等坐收渔利,方为上策。"

杨宣与王世文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对江云这般谋略的钦佩,但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寒意。

这位东海伯对倭寇的狠辣,远超他们的想象。

"只是如此一来,银矿的开采怕是难以为继了。"杨宣不无遗憾地叹道,"眼看着金山银山在眼前,却不能尽取,着实令人扼腕啊。"

江云却从容不迫地话锋再转:"陛下不必忧心。银矿虽好,但终究有采尽之日。而海上贸易才是取之不尽的财富之源。"

他走到御案前,手指轻点地图上的南洋诸岛:"如今倭患已平,正是开启海贸的大好时机。”

“将我大昌的瓷器、丝绸、茶叶运往海外,其利不输银矿。"

"更重要的是——"他语气忽然加重,"臣想去南洋,把'红薯'此物引种中原,我大昌将再无饥馑之忧。这才是利在千秋的百年大计啊!"

杨宣猛地一拍额头,眼中放出光来:"朕竟差点忘了这桩大事!这石见银山还真是让人一时迷了眼!"

"正是如此。"江云眼中闪着兴奋的光芒,"臣已在松江府筹建江南造船厂,聘请最好的船匠,首批十艘两千料大船正在赶工,预计三月后即可下水。每船可载货十万斤,往来南洋,其利不可估量。"

杨宣不禁朗声大笑,声震屋瓦:"好你个江云!原来早已谋划周全,连造船厂都建好了!这般雷厉风行,满朝文武无人能及!"

王世文也笑着打趣:"太白兄这般谋划,也不叫上小弟分一杯羹,未免不够朋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