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望海楼雅集(1 / 2)

“太白兄,这请柬上面说的什么?” 王世文问道。

“哦,是知府李大人送来的雅集邀约。说是明日在望海楼有个文人才子的聚会,赏海听涛,吟风弄月,特邀王兄你,去共襄盛举,共赏雅事呢。”江云回道。

“文人才子聚会?”王世文嗤笑一声,满脸的不屑,“不去不去!有这闲工夫,不如去揽月阁听曲儿实在!” 他身体向后一靠,双臂抱胸,摆明了抗拒的姿态。

“王兄此言差矣。人家李知府好歹帮咱们打探过消息,算是个不大不小的人情。这帖子送上门来,咱们若直接驳了面子,是不是……有点不太好?” 他目光意有所指地看着王世文。

“为兄我对着那些之乎者也、平平仄仄,研究着实浅薄!这要是去了,在一群才子面前露了怯,岂不是让他们看了天大的笑话?”

“我这脸面,还有我爹的脸面,往哪儿搁?”他摇着头,脑袋晃得像拨浪鼓,脸上写满了“坚决不去”四个大字。

“哈哈哈!”江云忽然朗声大笑起来,引得王世文愕然抬头。

只见江云眼中精光一闪,身体微微前倾,带着一种近乎睥睨的自信,压低声音道:“我当王兄担心什么!原来是为这‘虚名’所累?莫怕!有愚弟在此,何惧之有?”

他拍了拍胸脯,语气斩钉截铁,带着不容置疑的霸气。

“王兄只需端坐席间,饮酒赏景,摆足你那贵公子的派头。至于那些吟诗作赋、附庸风雅的勾当……”

江云嘴角勾起一抹狡黠又笃定的弧度,“自有小弟替你料理!保管让你在这闽州城的才子面前,风风光光地‘人前显圣’一回!如何?”

“人前显圣?”王世文原本抗拒的表情瞬间凝固,眼珠滴溜溜转了两圈。

他对“才子”虚名确实无感,但“人前显圣”这四个字,尤其是想到能在那些鼻孔朝天的才子面前大大地露脸,把他们全比下去……这诱惑力可就太大了!

他脸上那副纨绔面具裂开一道缝,露出底下跃跃欲试的精光,“太白兄……此言当真?你真能……?”

“包在愚弟身上!”江云回答得斩钉截铁,眼神里是王世文从未见过的、近乎狂妄的自信光芒,仿佛一切尽在掌握。

王世文盯着江云看了几息,似乎在衡量这承诺的分量。终于,那点对丢脸的担忧被“显圣”的巨大诱惑彻底压垮。他一拍桌子,豪气顿生。

“也罢!既然太白兄有如此把握,那为兄就去会一会这闽州城的才子,看看他们到底是真才实学,还是浪得虚名!走!”

翌日,知府李元派来的青帷马车准时停在客栈门前,车辕锃亮,骏马神骏,尽显官家气派。

“哟,这李知府安排得倒是周到体面。”王世文看着马车,难得地赞了一句。

马车粼粼,穿过熙攘街市,最终停在一座巍峨临海的三层楼阁前。

飞檐斗拱,雕梁画栋,一块巨大的黑底金漆匾额高悬门楣——“望海楼”。正是闽州城首屈一指的海景酒楼。

登临第三层,视野豁然开朗。凭栏远眺,碧波万顷尽收眼底,海天一色,壮阔无垠。

海风裹挟着湿润的咸腥扑面而来,吹得衣袂飘飘。正值傍晚,落日熔金,将西边天际染成一片瑰丽的橘红,晚霞如火,映照着归帆点点,鸥鸟翔集。

真乃“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绝妙画卷。

“好一处望海楼!果然名不虚传!”江云由衷赞叹,胸中块垒似也被这浩瀚海天涤荡一空。

“哈哈哈,王公子大驾光临,令敝楼蓬荜生辉!有失远迎,恕罪恕罪!”

知府李元身着常服,笑容满面地迎了上来,身后跟着一群身着儒衫、气度各异的青年才俊。

此刻华灯初上,楼内烛火通明,与窗外残霞交相辉映,更添几分雅致。

“李大人客气了。”王世文在外人面前,世家公子的派头拿捏得恰到好处,拱手还礼,从容不迫。

李元热情地将王世文引至主位旁落座,随即面向满座才子,朗声道:“诸位才俊,容本官引荐。”

“这位,便是远道而来,户部侍郎王大人府上的公子,王世文王公子!王公子此番莅临闽州,实乃我闽州文坛一大幸事!”

话音一落,满场目光瞬间聚焦在王世文身上。户部侍郎之子!内地来的贵公子!这身份在地方文士眼中,无异于镀了层金边。短暂的寂静后,便是此起彼伏的恭维声:

“久仰王公子大名!在下李玉,字子佩,见过公子!”

“在下吴宇恒,拜见王公子!”

“不才黄少仁,有幸得见公子风采!”

……

一时间,王世文被热情的文士们团团围住,拱手寒暄,应接不暇。他倒也应对得体,笑容可掬,一一回礼,颇有几分贵介公子的从容气度。

江云则安静地退至王世文身后半步的位置,如同一个不起眼的随从。

偶尔有目光扫来,见他衣着普通,又非主角,大多只是微微颔首,便不再留意。

江云乐得清闲,饶有兴致地观察着这些闽州才子的言行举止。

一番热闹的引荐过后,李元重新立于主位,清了清嗓子,楼内顿时安静下来。

“今日高朋满座,才俊云集,共聚于这揽海听涛之望海楼,实乃文坛盛事!既是雅集,岂能无诗词助兴?”

李元声音洪亮,带着文人特有的抑扬顿挫,“眼下正值春深,海阔天高,明月将升。不如,便以‘春’、‘海’、‘月’三题,任择其一或兼而有之,诗词不限体裁,各展才情如何?”

他顿了顿,环视众人,含笑道:“本官不才,愿抛砖引玉,为诸位才俊开个场。”说罢,早有侍者捧上笔墨纸砚。

李元略一沉吟,提笔饱蘸浓墨,在雪白的宣纸上笔走龙蛇:

《望海楼观潮》

碧浪翻空雪千堆,云帆直挂海门开。

霞蒸西屿铺金缕,风卷南溟送玉醅。

数点沙鸥随棹远,几家渔火共潮回。

忽闻岸畔菱歌起,疑是鲛人泣蚌胎。

写罢,交由一旁声音清朗的书生高声吟诵。

诗句雄浑开阔,意象瑰丽,将海天壮景与渔家生活巧妙融合,尤其尾联以神话传说作结,更添几分浪漫遐思。

“好!”

“知府大人高才!”

“此诗气象万千,当浮一大白!”

诵毕,满楼顿时爆发出热烈的喝彩与掌声。众人纷纷赞叹,李元这首开场诗,确实功底深厚,不负一府文宗之名。

江云也微微颔首,此诗虽非绝顶,但胜在气象雄浑,切合此情此景,足见功力。

然而,掌声未歇,王世文已是坐立不安,悄悄扯了扯江云的衣袖,压低声音,带着掩饰不住的急切。

“太白兄!我的好兄弟!火烧眉毛了!你看这阵仗……题目都出了。”

“李知府珠玉在前,后面那些才子一个个摩拳擦掌,为兄我……我肚子里这点墨水,上去岂不是自取其辱?你快想想办法啊!”他脸上那副世家公子的从容面具几乎要绷不住了。

江云看着他那副如坐针毡的样子,心中暗笑,面上却是一派云淡风轻,凑近他耳边,低语道:“王兄莫慌,区区小事,何足挂齿?小弟已有腹稿,王兄稍安勿躁,待会儿听我示意便是。”

“腹……腹稿?”王世文眼珠子瞪得溜圆,难以置信地看着江云。这题目才出多久?众人还在回味知府的诗,他这边腹稿都打好了?

这是他第一次如此直观地感受到江云在诗词一道上的天赋,心中惊骇无以复加。

就在王世文震惊之际,场中气氛已然再度热烈起来。有了知府大人的珠玉在前,又有王公子这样的“京城贵客”在场,众才子更是跃跃欲试,欲展才华。

陆续有几位才子上前献诗,或咏春之生机,或叹海之辽阔,或望月抒怀。虽各有千秋,但比之知府的开场诗,总觉稍逊一筹,获得的掌声也稀疏不少。

“在下上官彻,献丑了。”

一个清朗的声音响起,带着几分自信与傲然。只见一位身着月白锦袍、头戴玉冠的青年才子越众而出。

他面如冠玉,目若朗星,气质卓然,步履从容,瞬间吸引了全场目光。人群中响起低低的议论:

“是上官公子!”

“闽州四大才子之首的上官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