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股巨大成就感悄然涌上心头。
“嗯,还差个落款,该署个什么名好呢?”江云托着下巴思考。
作为穿越者,用本名似乎不妥,也少了点神秘感。
他眼珠一转,一丝促狭的笑意爬上嘴角。
只见他重新提笔,在封面那三个大字的右下角添上了五个小字——唐家赘婿 著。
江云小心翼翼地将手稿卷成一个整齐的纸筒,用一块干净的靛蓝色细棉布仔细包裹好,环顾这间偏房。最终,他的目光落在墙角一个不起眼的旧书箱后面。
他走过去,轻轻挪开箱子,将手稿塞进墙壁与箱体之间的缝隙深处,再小心地将箱子推回原位。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看来,是时候出府,去书铺探探行情了。” 他整理了一下略显褶皱的衣袍,推开门,朝着唐清婉所在的院落走去。
正房。
“……娘子,我能出府一趟吗?”江云站在一旁,姿态放得很低,语气恭敬地请示。
江云嘿嘿一笑,挠了挠头:“我想去书铺转转,看看有没有新到的好书,也好……也好继续学习上进嘛。”
他转向唐清婉,努力让自己的眼神显得真诚无比,“娘子,这些天我可是很努力在读书习字的,绝无虚言。”
唐清婉放下手中的账册,抬起清冷的眸子,静静看了他片刻。
那目光似乎能穿透人心,让江云心里一阵发虚。半晌,她才淡淡开口:“也好,既然你想去书铺,便去吧。”
“谢娘子!”江云心头一喜,连忙拱手,转身就欲溜之大吉。
“等等。”清冷的声音再次响起,江云脚步一僵。
他心头一紧,慢慢转过身,脸上堆起笑容:“娘子还有何吩咐?”
唐清婉端起手边的青瓷茶盏,轻轻撇去浮沫,动作优雅从容,语气依旧平淡无波:“也没什么要紧事。只是前些日子你提及的‘制盐’之法,我已着人在城外庄子里开辟了作坊,按你所言试制。算算时日,再过几天,第一批‘精炼雪盐’就该出来了。”
她抿了口茶,抬眼看向江云,目光沉静,“这盐,该如何售卖?你可有想法?”
来了!江云心里咯噔一下,面上却不敢显露,立刻装模作样地摸了摸下巴(虽然那里光溜溜的并无胡须可捋),作深思熟虑状:“这个……娘子啊,生意上的事情,我实在是不太懂行啊……”
“哦?”唐清婉似笑非笑,“既然你已入赘唐府,这府中营生,总该慢慢学着熟悉才是。何况这制盐之法是你亲口道出,售卖之道,你也该费些心思琢磨琢磨。”
江云知道这关是躲不过去了,他清了清嗓子,努力让自己的话听起来更有条理。
“嘿嘿,娘子说的是。依我看,咱们这盐,色如霜雪,粒粒晶莹,味道纯正,远胜市面上的粗盐清盐,价格自然也要贵上许多。”
“若像寻常盐货那般摆在铺子里零卖,怕是难打开局面,也显不出咱们盐的金贵。这售卖之道,贵在‘精准定位’四字。”
“‘精准定位’?”唐清婉对这个新鲜的提法果然产生了兴趣,身体微微前倾。
“正是!”江云精神一振,“这盐价不菲,寻常百姓怕是消受不起。”
“咱们的目标,就该锁定在那些真正不缺银钱的主顾身上——世家大族、达官显贵、富商巨贾、名儒文豪!”
“这些人讲究体面,追求精致,肯为好物花钱。光卖盐还不够,咱们还得给它起个响亮的名号,立起一块金字招牌!就叫——‘唐氏雪盐’!如何?”
“名号?招牌?”唐清婉微微蹙眉,这说法对她而言确实有些陌生。
这时代虽有“老字号”的概念,但远未形成现代意义上的品牌意识和价值认同。
“额……这个嘛……”江云一时语塞,发现很难用古代人能完全理解的词汇去解释现代营销理念。
他努力组织语言,“简单说,同样是盐,张家铺子卖,李家铺子也卖,区别无非是铺面大小、价格高低。”
“但咱们这‘唐氏雪盐’不同!只要这名号打响了,别人一提起‘唐氏雪盐’,立刻就知道这是出自咱们唐家、品质顶好的盐!这就叫‘招牌’,是信誉,是身份的象征。”
唐清婉听得若有所思,虽然其中一些概念仍觉模糊,但核心意思——通过名号建立独特性和高价值——她隐约捕捉到了。
江云见铺垫得差不多了,赶紧抛出具体方案。
“其实操作起来也不难!岳父大人交友广阔,在姑苏城人脉深厚。只需由他出面,在城中最好的酒楼设宴,广邀城中富绅名流。”
“宴席之上,所有菜肴,皆用咱们这‘唐氏雪盐’精心烹制!这些贵客尝过之后,自然能品出其中差别!”
口耳相传之下,‘唐氏雪盐’之名,何愁不响彻姑苏?这可比在铺子里干吆喝强百倍!此乃‘口碑相传,不胫而走’!”他最后不忘拽一句文,显得更有说服力。
唐清婉静静听着,指尖无意识地轻轻敲击着光滑的紫檀木桌面,那双清冷的眸子里,光芒流转,似乎在细细咀嚼江云话语中那些新奇却又不无道理的点子。
看着眼前这个不太正经的夫君,她心中悄然交织,勾勒出一个愈发复杂难测的赘婿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