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票据(1 / 2)

考虑到北方娱乐资源匮乏,他权衡再三,决定从儿童食品入手——毕竟女人和孩子的钱最容易赚。

资金有限的情况下,他排除了化妆品等高投入项目,专注于儿童零食市场。

经过反复考量,他锁定了三个方向:罐头、薯片和糖果。

罐头需要大量玻璃瓶和灌装设备,启动资金远超预算;薯片虽制作简单,但受限于保质期和消费习惯;最终他选择了糖果——

制作简便、保存期长,且老少咸宜,节日期间销量尤其可观。

确定方向后,他开始筹备配方、场地和设备。这间几十平米的平房就是未来的生产基地,水电设施齐全,卫生达标,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次日拂晓,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了刘强。来访者是他颇为赏识的少年——石头。

这个机敏勤恳的少年颇具商业天赋。自幼被拾荒老人收养的他,在老人离世后独自谋生,靠着在学校食堂帮工和旁听课程顽强成长。

了解石头的经历后,刘强不禁为这个少年的坚韧所折服。

面对困境,他没有消沉,反而如雨后春笋般奋力向上,冲破阻碍。

“哥,送货的到了。”

两人相差十几岁,叫哥或叔都合适。刘强并不在意称呼,毕竟他实际年龄已过四十,没必要装年轻。石头机灵,熟悉后一直喊他哥,还常从食堂带吃的给他。

刘强虽不缺吃的,却总欣然接受孩子的好意,偶尔也让他跑跑腿。这次的零食厂房就是石头帮忙找的,价格压得很低——六七十平的平房带院子,一年租金才五十块。

这可是京城,地价金贵,这价钱简直是白送。刘强直接签了二十年合同,房租五年一付,不涨价。他还狡猾地附加了一份续约协议,约定二十年后租金涨到五百一年。房东乐得当场签字按手印,生怕他反悔。

石头,生火。”

商用蜂窝煤灶火慢却耐烧,一次点燃能用大半天。虽然煤气炉更先进,但成本太高。刘强只需稳定热源,不急不躁。

他定制了不锈钢锅,比铁锅更适合蒸煮——不染色、不串味。水沸三次后,他换上新水,加入浓缩果汁、水饴和砂糖,顺时针搅拌。清水渐成橙黄浓浆,甜香四溢。

趁热撒入吉利丁粉,少量多次,搅拌至液体黏稠能拉丝。煮沸后,糖浆被舀进模具,置于冷水方缸上加速冷却。一小时后,软糖凝固脱模。

“尝尝。”刘强递过一枚菠萝造型的软糖。

石头早就馋了,一口咬下,q弹酸甜,如嚼真果。“好吃!”

刘强也试了一块,咂嘴道:“味道接近了,但淡了点。这会儿的人更喜欢甜口。”调甜容易,可冷却脱模耗时太久……

这二十多盘看似不少,实际重量不过二十斤左右。若分装成百克小袋,也就百来包。按这速度,一天顶多出两百斤,折合成粮食不过一吨。

效率实在太低了。

熬制糖浆倒不是问题,一口锅半小时就能煮二十多斤,赶工的话再加口锅就行。可模具成了难题——即便增加模具,厂房也摆不下。

刘强正为此发愁,没想到石头嚼着软糖,含糊不清地说了句:"为啥不叠起来?食堂蒸馒头都摞十几层笼屉呢。"

这话让刘强猛地拍了下脑门。是啊,竖向发展不就解决了?如此简单的道理,自己竟没想到。果然当局者迷。他当即重新设计模具架图纸,又订做了冷库提升冷却效率。八十年代初的冷库多用稻壳隔热,虽然聚氨酯材料更好,但预算有限,他只能选择最便宜的稻壳填充。

即便如此,资金仍有缺口。他先付了定金,余款得在一个月内凑齐。加上新增模具的开支,花费已超预期。不过刘强并不担心——带着现代思维穿越回几十年前,赚钱的门路多的是。

说干就干。他用塑封机将二十斤软糖分装成袋,交给石头:“去学校附近免费派发,有人买就一手一袋,今天赚的都归你。"

"好嘞!"石头抱起纸箱冲了出去。

刘强继续熬制糖浆。模具每次只能处理二十斤,耗时两小时,期间倒有不少休息空档。第三锅刚煮沸,厂房门就被撞开——石头像颗炮弹似的冲进来,衣兜鼓鼓囊囊全是毛票,通红的脸蛋写满兴奋。

"慢着点!"刘强拦住差点摔跤的少年,"战况如何?"

石头喘着气掏出皱巴巴的钞票,手指都在发颤。刘强揉乱他的头发:"干得漂亮!去洗洗手,再装一百袋。"

这一天石头往返三趟。首趟因推广耗时稍长,后两趟不到一小时就售罄。算上试吃促销,他足足赚了几十块。少年捧着钱要上交,刘强却笑着推开:"说好的归你。今晚帮我再做两锅,明天继续。"

石头激动地连连点头,手脚麻利地忙活起来。尽管今天跑了不少地方,可他不仅不觉得疲惫,反而浑身充满干劲。夜里他辗转难眠,满脑子盼着天亮继续卖货。

刘强瞧见他这副模样,心里明镜似的——这就是金钱的魅力。

就算在他原来生活的时代,那些老板总抱怨年轻人不思进取,说什么这代人垮了,不肯加班奋斗。可要是真能赚到钱,哪还用上司催促?员工自己就会争分夺秒地干活。当初他带着团队搞预售时就这光景,收钱收到手软,大伙儿个个精神抖擞,谁都不愿下班。

想让马儿跑,先得喂饱草。这个道理,刘强比谁都懂。

连着三天,他们派发了近千袋果汁软糖。第一天是石头独自跑市场,后来两天他们每天只熬三锅糖,两人一起出门推广。后两天的收入,刘强没全给石头,而是按五成提成分给他。无论是最初免费发放还是后来的分成,石头都毫无异议,只管埋头做事。这么机灵又听话的孩子,刘强越看越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