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时,一名传令兵连滚带爬地冲了进来,甲胄歪斜,头盔都跑丢了,整个人像是刚从水里捞出来,汗水混着尘土,在脸上冲出几道沟壑。
“大王……大王八百里加急军令!”
传令兵嘶哑的喊声,像一根针,瞬间刺破了帐内沸腾的气氛。
陶雅眉头猛地一跳,一股不祥的预感攫住了他的心脏。
他接过那封被汗水浸透、还带着体温的蜡丸密信,指尖微微用力,捏碎蜡封,展开帛书。
只一眼。
陶雅那张饱经风霜的脸,血色瞬间褪得一干二净。
他的手开始不受控制地颤抖,那张薄薄的帛书,此刻却重若千钧,压得他几乎喘不过气。
“退兵?”
陶雅的声音干涩得像是被砂纸磨过,每个字都透着难以置信。
“什么?!”
周本一把夺过军令,铜铃大的眼睛死死瞪着上面的字,仿佛要将那帛书瞪出两个窟窿。
“全军撤回江州休整?为何?!凭什么!”
“钟匡时已是强弩之末,洪州城旦夕可破,再给老子十日,最多十日,我便能将钟匡时的人头,亲手献于大王帐下!”
“此时退兵,这跟将煮熟的鸭子亲手端给别人,有什么区别?!”
水师主将秦裴的脸色也难看到了极点,他强压着怒气,沉声问道:“陶帅,军令上可有说缘由?”
陶雅缓缓闭上眼睛,再睁开时,眼中的神采已经熄灭,只剩下一片深不见底的疲惫与无力。
“朱温……出兵了。”
“号称五十万大军,御驾亲征,兵锋直指淮南。”
“朱温”两个字,如同一座无形的大山,轰然压在了帅帐中每一个人的心头。
方才还群情激奋的众将,顷刻间哑口无言,只剩下粗重的呼吸声。
帐内,死一般的寂静。
良久,周本才从牙缝里挤出一声不甘的嘶吼:“朱温那厮不过是虚张声势,他刚吞并魏博,哪来的余力南下!大王……大王他怎能如此胆怯!”
“住口!”
陶雅厉声喝断了他:“大王之意,岂是你我能够揣测的!”
陶雅何尝不知这极有可能是朱温的阳谋,可他更清楚,杨渥不敢赌。
整个淮南,也赌不起。
一旦赌输,便是万劫不复。
“军令如山。”
陶雅的声音里透着一股无法化解的萧索:“传我将令,全军……拔营!”
“陶帅!”
众将齐齐单膝跪地,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不甘。
“执行军令!”
陶雅猛地一拍桌案,用尽全身的力气,发出了最后的咆哮。
……
……
退兵的命令,如同一盆腊月的冰水,浇在十万杨吴大军的头顶。
一处偏僻的营火旁,几个刚从城头轮换下来的士卒正围坐着,一个叫阿牛的年轻士兵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擦拭着手中的长矛,矛头上干涸的血迹被他一点点擦掉,露出下面冰冷的寒光。
旁边一个断了根手指的老兵,灌了一口劣酒,拍了拍他的肩膀:“想啥呢,小子?今天你可是第一个摸到城墙垛口的,等明日破了城,你就是头功!等赏钱下来,够给你娘请个好郎中开方续命了。”
阿牛抬起头,憨厚的脸上露出一丝笑容,用力点了点头。
他怀里揣着一个用红布包裹的小木牌,那是他出发前,卧病在床的母亲去庙里为他求的平安符。
这年头生病是生不起的,大夫稀少,药材昂贵,几服药动辄数贯钱,靠那点微薄的军饷还不知要凑到猴年马月才能凑齐。
对他来说,破城,不是为了发财,是为了救命。
就在这时,他们的什长,一个满脸络腮胡的汉子,阴沉着脸走了过来。
“都别他娘的做梦了,收拾东西,准备拔营!”
阿牛的笑容僵在脸上:“头儿,拔营?去哪?明日不攻城了?”
什长没好气地吐了口唾沫:“攻个屁!大王军令,全军撤回江州!”
“撤兵?!”
阿牛猛地站了起来,声音都变了调:“为啥啊?!眼看着就要破城了,这时候撤?!”
“老子哪知道为啥!”
什长一脚踹翻了身边的水囊,怒吼道:“上头的命令,你敢不听?!”
营火旁瞬间死寂,刚才还火热的气氛,一下子降到了冰点。
阿牛呆呆地站着,他想不通。
昨日的同伴就死在他身边,被滚木砸得脑浆迸裂,他自己也差点被一箭射穿脖子。
拼了命,死了那么多人,眼看就能拿到救命的钱了,怎么说撤就撤了?
死的兄弟,不就白死了?!
他娘的病,还怎么治?
一股巨大的绝望和怨气,堵在他的胸口,让他几乎要爆炸。
他下意识地摸向怀中的平安符,手指因用力都有些发白。
什长看着手下这帮人失魂落魄的样子,心里也堵得慌。
他沉默了片刻,忽然压低了声音,眼中闪过一丝狠厉。
“城是进不去了,功劳也没了。”
“不过……”
他朝城外那些星星点点的村落努了努嘴:“陶帅只说退兵,可没说不准咱们‘就地筹粮’。那些村子里的地主老财,油水可不比城里少多少。”
“弟兄们辛苦了这么久,总不能空着手回去吧?”
一句话,像是一把钥匙,瞬间打开了众人心中那头名为“欲望”的猛兽。
阿牛眼中的迷茫和绝望,迅速被一种冰冷的疯狂所取代。
是啊,城破不了,军功拿不到了。
但如果……如果能抢到足够多的钱呢?
是不是也能从别的地方买到药?
他猛地抓起身边的长矛,那张憨厚的脸,此刻竟透出一丝狰狞:“头儿说的是,咱们不能白来一趟!”
这一幕,在十万大军中无数个角落上演。
所谓的“有序撤离”,在顷刻间,变成了一场惨无人道的疯狂洗劫。
阿牛跟着他的什长和同袍们,像一群被放出笼的饿狼,冲向了最近的一座村庄。
村口的木栅栏被轻易撞开,迎接他们的是村民惊恐的尖叫和鸡飞狗跳的混乱。
阿牛看到平日里一起操练的同袍,此刻双眼赤红,一脚踹开一户人家的门,拖出一个年轻的妇人,不顾她的哭喊和挣扎,在光天化日之下就撕扯她的衣物。
那个断了手指的老兵,用刀背将一个试图反抗的男人砸得头破血流,然后抢走了他家唯一的一头耕牛。
阿牛胃里一阵翻江倒海,他想吐,却又被一股更强烈的焦躁所驱使。
他不能停下,他要找钱,找很多很多的钱!
“别他娘的愣着,找大户,找青砖大瓦的院子!”
什长吼道。
阿牛回过神来,跟着众人冲向村子中央一座最为气派的院落。
高大的院墙,紧闭的朱漆大门,无声地诉说着主人的富庶。
院墙上,几个家丁打扮的汉子正手持木棍和草叉,色厉内荏地叫嚷着:“你们是什么人!快快退去!不然报官了!”
什长冷笑一声,他甚至懒得搭话,直接从背上摘下角弓,搭箭上弦,动作一气呵成。
他并没有仔细瞄准,只是朝着墙头大概的方向,随手一放。
“嗖!”的一声,弓弦震颤,一名叫嚷得最凶的家丁应声而倒,惨叫声被箭矢穿透喉咙的声音堵了回去,直挺挺地从墙头栽了下来。
剩下的家丁吓得魂飞魄散,连滚带爬地跑了,再也不见踪影。
“一群废物!”
什长不屑地啐了一口,将角弓重新背好,一挥手:“撞开!”
几个人合力用一根圆木,狠狠地撞向大门。
“轰”的一声巨响,门被撞开,他们一拥而入。
院子里空无一人,只有几只受惊的母鸡在咯咯乱叫。正堂大门紧锁。
“肯定躲在里面了!”
什长狞笑着,一挥手,“给我砸!”
阿牛也冲了上去,用矛柄奋力地砸着门板。
当房门被砸开的瞬间,他第一个冲了进去。
屋里光线昏暗,一股陈腐的木头味道扑面而来。
他看到一对头发花白的老夫妻,正瑟瑟发抖地护在一个大木箱子前。
那老翁手里还举着一根颤巍巍的扁担,色厉内荏地喊着:“你们……你们别过来,王法何在,官兵岂能劫掠百姓!”
“去你娘的王法!”
什长一脚将老翁踹倒在地,那扁担“哐当”一声掉在地上。
“钱!把钱都交出来!”
什长用刀指着老妇人。
老妇人吓得魂飞魄散,指着那个木箱,话都说不出来。
一个士兵兴奋地冲上去,用刀撬开箱子,里面顿时珠光宝气,装满了铜钱和一些金银首饰。
“发财了!发财了!”
士兵们欢呼着,疯抢着箱子里的财物。
阿牛也挤了过去,他不管那些首饰,只是用手拼命地往自己怀里,往兜里塞着铜钱。冰冷的铜钱贴着他的皮肤,他却感觉不到丝毫喜悦。
那个被踹倒的老翁,挣扎着爬起来,死死地抱住什长的大腿,老泪纵横地哭求。
“军爷,求求您,发发慈悲,给我们老两口留条活路吧!这……这是我们攒了一辈子的棺材本,也是……也是给孙儿置办聘礼的最后一点指望了啊!”
“滚开,老东西!”
什长不耐烦地一脚,正中老翁的胸口。
老翁闷哼一声,身体抽搐了两下,便不动了。
老妇人发出一声凄厉到不似人声的惨叫,扑到老翁身上,哭得撕心裂肺。
阿牛的脑子“嗡”的一声,一片空白。
他仿佛看到了自己卧病在床的母亲,看到了她期盼的眼神。
他抢到了钱,很多很多的钱。
可是,他怀里的平安符,那块木牌,此刻却像烧红的烙铁,烫得他心口剧痛。
他踉踉跄跄地退出屋子,外面的阳光刺得他睁不开眼。
整个村庄都燃起了大火,哭喊声、惨叫声、狂笑声交织在一起,宛如人间地狱。
他低下头,看着自己沾满尘土和血污的手,感受着怀里沉甸甸的铜钱。
他救了母亲的命,却好像……杀死了另一个自己。
此刻。
陶雅站在高坡之上,冷漠地注视着这一切。
无数房屋被点燃,冲天的黑烟染黑了半边天空,滚滚浓烟之中,是无数家庭的支离破碎。
他知道,这支大军的士气已经濒临崩溃,若不给他们一个宣泄口,哗变就在眼前。
只能用这些无辜百姓的血,来稳住这支大军最后的军心。
乱世之中,人命,最是廉价。
……
……
洪州城头。
当钟匡时看到城外连绵的杨吴大营真的开始拔营后撤时,他先是愣住,随即爆发出了一阵近乎癫狂的大笑。
“退了!他们真的退了!”
他激动地抓住身边谋士陈象的手臂,语无伦次地喊道:“陈先生,你看到了吗,是梁王,是梁王的大军,他真的出兵了,洪州保住了!”
巨大的喜悦冲昏了他的头脑,连日来的恐惧与疲惫一扫而空,只觉得前途一片光明。
然而,与他的狂喜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陈象那张愈发凝重的脸。
他望着城外那冲天的黑烟和隐约传来的凄厉惨叫,没有半分喜悦,反而忧心忡忡。
“大王,杨吴虽退,但我镇南军的危局,才刚刚开始。”
钟匡时脸上的笑容一僵,不解地问道:“先生何出此言?杨吴退兵,我军已无外患,何来危局?”
陈象叹了口气,指着城下道:“大王请看,经此一役,我军五万主力折损殆尽,剩下的皆是疲敝之师。就算立刻招募新兵,没有一两年的严苛操练,也断然无法形成战力。”
“如今的洪州,就是一个外强中干的空壳子!”
“更何况……”
陈象的声音压得更低了:“袁州彭氏叔侄,抚州危全讽兄弟,此二者早就对大王心怀不满,拥兵自重。先前有杨吴大军压境,他们不敢妄动。如今杨吴一退,我军又元气大伤,您说……他们会做什么?”
钟匡时脸上的血色“唰”的一下褪得干干净净,冷汗瞬间湿透了后背。他不是傻子,陈象一点,他立刻就想通了其中的关节。
引走了一头饿狼,却发现自家后院里,还盘踞着两条随时可能噬人的鬣狗!
“那……那该如何是好?”
钟匡时彻底慌了神,六神无主地抓住陈象的袖子,那力道像是要溺水的人抓住最后一根浮木。
陈象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胸有成竹的笑容。
“大王勿忧,臣已有对策。袁、危二人,看似一体,实则各怀鬼胎。我等只需略施小计,便可使其反目。”
“计将安出?”钟匡时急切追问。
“离间。”
陈象吐出两个字,见钟匡时面露疑惑,他便直接点明:“大王只需派一名使者,携您的亲笔信,前往袁州,拜见袁州刺史彭玕。”
他见钟匡时仍有不解,便耐心解释道:“这彭玕,名为我镇南军属下,实则拥兵自重,与其侄彭言章割据袁、吉二州,乃是江西境内,除抚州危全讽外,最强的一股势力。他与危全讽,既想联合取大王而代之,又彼此猜忌,提防对方独吞大果。这,便是我们可以利用的间隙。”
“大王信中,要为彭玕加官进爵,提其为我镇南军副节度使,再赏赐金银千两,绸缎百匹。”
钟匡时皱起了眉头:“就这么简单?赏赐总得有个由头吧?比如……他之前派兵支援有功?”
“不。”
陈象摇了摇头,眼中闪过一丝狡黠的光:“大王,人心,最是经不起这般试探。危全讽此人,生性狡诈多疑,事事都要算计。”
“一个毫无来由的封赏,对他来说,比千军万马还要可怕。”
“他会想,为何独赏彭玕?为何赏得如此之重?他会彻夜难眠,在心里盘算千百种可能。”
“当对方找不到合理解释的时候,便会选择相信自己最恐惧的那一个!”
“大王您,已经和彭玕私下结盟,准备要对他下手了!”
“我们赌的,不是彭玕的智慧,而是危全讽的疑心。而在这方面,他从未让人失望过。”
陈象顿了顿,继续道:“届时,二人联盟,不攻自破。没了彭氏叔侄相助,危全讽兄弟撑死了不过三万兵马,在抚州一隅之地,翻不起什么风浪。”
“妙!妙啊!”
钟匡时抚掌大赞,心中的阴霾一扫而空。
陈象接着说道:“此其一,乃是分化内敌。其二,则是拉拢外援。大王还需派人交好歙州刘靖。”
“刘靖?”
钟匡时有些迟疑:“此人狡诈,此番袭扰杨吴,怕是与朱温早有勾结。”
听到这话,陈象眼中刚刚因计策得售而燃起的神采,瞬间黯淡了下去。
他甚至有那么一瞬间的失神。
他想起了故去的先主钟传。
若是先主在此,只需一个眼神,便能洞悉这天下大势的根本,又何需他费这般口舌,去解释如此浅显的道理。
陈象在心中发出一声无人听闻的叹息,将那份转瞬即逝的失望深深地埋进心底。
当他重新抬起头时,脸上已是那副波澜不惊的沉稳,仿佛刚才的疑虑从未存在过。
“大王,您看错了。”
他的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但语气依旧恭敬而耐心。
“刘靖此人,或许狡诈,但他与朱温,绝无勾结的必要。天下熙熙,皆为利来。他之所以出兵袭扰杨吴粮道,并非为了响应朱温,更不是为了解我洪州之围。”
“他只是在做一件对他自己最有利的事情。杨吴势大,一旦吞并江西,下一个目标必然是与江西犬牙交错的歙州。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刘靖是在为他自己扫清威胁,仅此而已。”
“他帮我们,只是因为我们的存活,符合他的利益。所以,他此番出兵,可谓尽心尽力,这恰恰证明了他的信义——一种建立在利益之上的,最可靠的信义。”
“至于我们……”
陈象的手指又划向了江西广袤的平原:“歙州山多田少,最缺的便是粮食。而我江西,什么都缺,唯独不缺粮食!”
“先主在时,十数年休养生息,不动刀戈,各大府库粮草堆积如山。大王只需许以重利,每年供给刘靖十万石军粮,便能换其承诺,在我镇南军危难之时,出兵相助。此乃双赢之局,他若真为枭雄,是断然会拒绝的。”
经过陈象这番抽丝剥茧的分析,钟匡时终于恍然大悟,脸上的疑云一扫而空,连连点头:
“先生所言极是!我这就派人去办!”
……
……
抚州,崇德寺。
古寺坐落于城郊山麓,几株数百年的古柏苍劲挺拔,枝干如虬龙般伸向天际。
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檀香,与山间清冽的草木气息混合在一起,让人心神宁静。
远处大雄宝殿内,隐约传来僧人们诵经的梵音,如潮水般一阵阵传来,洗涤着尘世的喧嚣。
抚州刺史危全讽,此刻正身着一袭素色锦袍,领着一众亲眷,在佛前虔诚跪拜。
他与故去的镇南节度使钟传一样,都笃信佛教。
在这个战乱不休的年代,广修庙宇、供养僧人,不仅是个人信仰,更是向治下百姓展现仁德、收拢民心的重要手段。
一座金碧辉煌的寺庙,胜过十次空洞的安民告示,在百姓心中,这就是“危大善人”的功德碑。
危全讽的面容庄重肃穆,双目微闭,口中念念有词,仿佛真的沉浸在对佛祖的敬畏之中。
上完香,听完住持讲经,危全讽与家人在寺中用斋饭。
斋饭清苦,只有几样素菜和糙米饭,他却吃得津津有味,还不时夹起一筷青菜,放入身边幼子的碗中,温声讲解几句佛法典故,一派慈父贤夫的模样,引得旁边的僧人频频点头称赞。
吃到一半,一名亲卫统领快步走来,在他耳边低语了几句。
危全讽脸上那副悲天悯人的表情瞬间凝固。
他放下碗筷,对家人温和道:“府中有些急事,我先回去处理,你们慢用。”
说罢,他起身离去,步履匆匆,再无方才的半分从容。
那挺直的背影,透着一股迫不及待的锐气,与这古寺的宁静格格不入。
一回到刺史府,他立刻召集了心腹谋士与几名手握兵权的将领。
“诸位,洪州那边传来消息,杨吴退兵了。”
危全讽开门见山。
堂下众人先是一惊,随即个个面露喜色。
一名留着山羊胡的谋士上前一步,拱手道:“恭喜主公,贺喜主公!杨吴一退,钟匡时那黄口小儿便再无依仗!”
“经此一役,镇南军主力尽丧,洪州城防空虚,正是我等取而代之的天赐良机啊!”
另一名武将也激动地附和:“军师所言极是,只要我等联合吉州的彭家叔侄,南北夹击,洪州唾手可得,届时,这江西之地,便要改姓危了!”
危全讽满意地点了点头,这正是他心中所想。
他沉吟片刻,问道:“起兵,总得有个名号。诸位以为,该用何等理由?”
那山羊胡谋士抚须一笑,早已成竹在胸。
“理由,莫须有便可。”
“就打着‘清君侧’的旗号!”
“我等便说,钟匡时受了陈象那等奸佞小人的蛊惑,倒行逆施,这才逼得忠心耿耿的钟延规将军出走杨吴,引狼入室,致使镇南军蒙受奇耻大辱,江西百姓生灵涂炭!”
“我等起兵,正是为了诛杀奸佞,拨乱反正,重振镇南军声威!”
“哈哈哈哈!好!好一个清君侧!”
危全讽抚掌大笑,眼中闪烁着贪婪与野心的光芒。
他当即下令:“来人!速派心腹之人,前往吉州,联络彭玕!就说我危某,有大事与他相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