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天地一虚舟,何处不自由?(2 / 2)

刘彻从今日起,也成为令人又爱又恨,毁誉参半的君主;人们恨他令天下户口减半,人们爱他打下汉人生存空间。

往后两千年,绝大部分汉人也都在刘彻打下的地盘活动。

天下纷纷扰扰,拉开帷幕。

人群中,一青年儒士见证了这个场景。

“好气魄,好威严。”青年文士看着延绵不绝的汉军发出感叹,正如太祖所言,大丈夫当如是也。

此时,宫中侍人前来。

“司马迁,陛下说有要事相托。”

“陛下召我?”

司马迁神情微动,莫非是陛下看重自己的才华?打算委以国家大事。

司马迁前去觐见帝王。

“司马迁,听说你学自董仲舒,可曾见过灵宝侯?”刘彻开门见山道。

“陛下,我尚未出生时,灵宝侯早已仙逝,未曾得见真颜,仅在董师口中听说,灵宝侯活到现在,怕是一百二十余岁……”

“你可知灵宝侯容颜不老,身有长生不老术?”

“在下不知,长生之事皆属虚妄,陛下莫要轻信方士。”

司马迁心中失望,不问苍生问鬼神,原来陛下并未看重自己。

“朕册封你为郎中,给你一个任务,顺着刘川的踪迹,找出此人。”

“陛下……微臣听令。”司马迁还想说什么,但看到刘彻的眼神,便不敢拒绝了。

众人离去,刘彻走入龙首观。

昔日繁华宫观,随着故人离去而凋零。

刘彻走到龙首观,当年一切崭新如故。

嗡!

赤霄宝剑寒光出窍,倒映帝王年轻的面容。

“阁下真的死了吗?”

刘彻回忆起那人年轻的面容。

以及太祖高皇帝留下的诏书。

“汉祚将亡,刘川可为天子……”

太祖高皇帝英明神武,为何颁布这封永远不可能实现的诏书?

唯有一种可能,刘川身有长生不老之术。

“哼,我永远是大汉天子。”

这一刻起,刘彻对方士古怪之术产生浓厚兴趣,但他不敢像嬴政那般大张旗鼓,而是暗中寻找方士。

……

遥远东海,仙山海岛。

刘彻暗中寻找方士的消息传到此处。

“哈哈,刘川已死,任你惊才绝艳,如何能抵岁月流逝?接下来,又是我们阴阳家的时代。”

……

……

从此,司马迁带着帝王的命令出发。

他本不信鬼神,更不信死了三十多年的人还活着。

“算了,当做游山玩水吧。”

此后,司马迁访问名胜古迹,考察古代遗事,寻访神话风俗,途经长江、黄河、湘江、东海。

当然,他也不糊弄刘彻,而是认真调查了灵宝在各地的事迹,并将其记在笔记当中。

如此过了数年。

司马迁父亲身死,他回到长安,继承父亲太史之职,也继承了“通古今之变,究天人之际”的修史遗志。

又是数年,为李陵之事遭受宫刑。

刘彻已然入魔,为了寻仙,甚至将年号改为天汉,他并没有杀司马迁,而是将他派遣出去。

“找,找到天汉再回来。”

人生起起落落,司马迁又踏上了寻“天汉”之路,路上他继续写史,完成先父理想。

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

东海之畔,波涛万里。

“怪力乱神,不可思议。”

司马迁不禁感叹,灵宝君的传说太多了,多到不知真假,混杂史料的地步。

当年的青年文士饱经风霜,颠沛流离,如今已是年过半百,白发斑驳的老头。

经过多年寻找,世上无人敢说比司马迁更了解刘川。

“若灵宝侯真得长生,想必是无比逍遥的吧。”

当年心境,与现在又有不同。

司马迁写下一句诗词。

……

时空跨越三百多年。

建章宫废墟。

袁绍曹操两人又找到散落的其余笔记,正巧读到这句诗。

“明月在天心,浮云任去流;天地一虚舟,何处不自由?”

两人看着故事入了迷,此情此景,好似与百年前的古人感同身受。

“袁绍,不要停,继续往下念,他找到灵宝侯了吗?”

袁绍乐呵呵地翻阅。

“不急,且往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