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既已成,江云屏退了下人,只留唐修远和王崇礼父子。
他深吸一口气,走到早已备好的书案前,铺开上好的宣纸,研墨,提笔,神色专注,。
王崇礼见江云如此干脆利落就开始写秘方,毫无拖泥带水,眼中欣赏之色更浓。
此子不仅才华横溢,更难得的是这份识大体、知进退的格局。
江云此前交给唐家的,只是基于普通盐的提纯之法。
并非他藏私,而是考虑到唐家的根基和能力,矿盐、卤盐、湖盐等来源的提纯,涉及更深的技术、更大的资本和更复杂的政治环境,贸然涉足,福祸难料,极易引火烧身。
如今,这秘法要交付的对象是朝廷,是掌控天下资源的大昌中枢。
既然要给朝廷了,那就做到最好吧!给这个时代的盐业,来一次彻底的技术革命!
他沉心静气,脑海中前世积累的化工知识、地理常识以及纪录片里看过的古代制盐工艺改良,如同清晰的画卷般展开。笔走龙蛇,图文并茂!
他不仅详细阐述了海盐、湖盐、井盐的提纯共通流程——溶解、沉淀、过滤、蒸发结晶,更着重描绘了矿盐的开采、粉碎、溶解提纯的关键步骤!
尤其强调矿盐并非“毒盐”,其苦涩和所谓“毒性”主要源于其中混杂的石膏、芒硝等杂质,只要通过精密的溶解、过滤,特别是使用活性炭吸附之法,便能彻底去除,得到纯净如雪的精盐!
在前世,江云可是看过不少黄埔手搓课堂的视频,手搓活性炭,优势在我!
为了让古人能理解,他甚至用炭笔在一旁细致地画出了简易的活性炭土法制备流程图:选材(果壳、硬木)、闷烧炭化、研磨、筛选、活化(水蒸气处理)……每一步都力求清晰直观。
江云完全沉浸其中,时而凝神思索,时而奋笔疾书,时而勾勒草图,额角渗出了细密的汗珠也浑然不觉。
这份心无旁骛,让旁观的王崇礼肃然起敬。
他没有出声打扰,而是对唐修远和王世文做了个噤声的手势,三人悄然退至偏厅,低声交谈着一些盐务和生意上的闲话,将这片空间完全留给了江云。
一个多时辰在寂静中流淌而过。当江云落下最后一笔,长舒一口气。
他揉了揉有些发酸的手腕,将厚厚一沓墨迹未干的宣纸整理好,郑重地双手呈给王崇礼:“王大人,秘法在此。草民才疏学浅,唯恐表述不清,已尽力详述,并附上活性炭制备之法,以期朝廷能尽快推广,惠及万民。”
王崇礼接过那叠沉甸甸的纸张,心中已是感慨万千。
然而,当他目光扫过关于矿盐提纯的部分,以及旁边那清晰标注着“活性炭吸附矿盐杂质”的图示时,他的呼吸在一瞬间骤然停止!
“矿……矿盐?!”王崇礼的声音带着一丝连他自己都未曾察觉的、源自灵魂深处的颤抖!
他猛地抬头,锐利如鹰隼的目光死死锁住江云,仿佛要穿透他的身体,“江小友!此法……此法竟连那被世人视为‘毒物’的矿盐,亦可提纯成‘雪花盐’?!”
江云看着王崇礼那副失态的模样,心中了然。
在这个时代,内陆百姓因矿盐杂质导致的腹泻、腹痛甚至更严重后果,使得“矿盐有毒”的观念根深蒂固,大片盐矿资源被弃如敝履。
他平静地点点头,语气斩钉截铁:“回大人,正是!矿盐本身并非毒物,其弊病全在杂质。只要依此法,特别是善用活性炭吸附其中关键有害成分,所得精盐,其纯净、安全、美味,与海盐所制绝无二致!”
轰隆!
如同九霄神雷在王崇礼脑中炸开!他执掌户部,太清楚这轻飘飘几句话背后蕴含的惊天神力!
大昌疆域辽阔,内陆深处,尤其是那些远离海岸、山高路险的州府,海盐运输艰难,盐价高昂如金,百姓苦不堪言,甚至常有“淡食”之苦。
而那些被视为禁忌、遍布内陆的盐矿,却如同蒙尘的宝藏,无人敢碰!若此法真能点石成金,化“毒盐”为“雪盐”……
这将彻底重塑大昌的盐业版图!内陆州府可依托本地矿盐,源源不断产出顶级精盐!运输成本骤降,盐价必然回落,亿万黎庶将告别“盐贵”之苦!
朝廷对盐业的掌控将前所未有的深入,盐税收入将迎来史无前例的暴涨!其意义之深远,影响之巨大,已非“国之重器”可以形容,简直是定鼎社稷、泽被苍生的不世之功!
王崇礼霍然起身,脸上血色上涌,是极度的激动,更是沉甸甸的责任带来的凝重!
他小心翼翼地、近乎虔诚地将那叠记载着足以改变国运的秘法的宣纸,按照最严谨的方式折叠好,收入一个特制的防水油布袋中,然后紧紧贴身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