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闹剧落幕(1 / 2)

江家仓促推出的“秘制雪花盐”,凭借低廉价格和“雪花盐”的名头,最初几日确实在姑苏城掀起了一阵喧嚣。

盐铺前人声鼎沸,引得不少与唐家合作的小商户也前去探看虚实。

然而,这些在商海沉浮多年的老手,一尝便识破了其中关窍。

灰败的成色,入口残留的苦涩与土腥,与唐家那真正洁白如雪、滋味纯净的“唐氏雪盐”判若云泥。

商户们心中了然,面上却不动声色,只默默退回,心中对唐家的信誉与实力又添了几分掂量。

这场由江家掀起的“雪花盐”风波,并未如江万山所愿般席卷全城,反倒像投入死水潭的石子,激起几圈涟漪后,便迅速归于沉寂。

这结果,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唐家从一开始就定下的策略:只做高端,掌控源头,树立品牌。

唐家深知“树大招风”的道理。雪花盐虽好,利润丰厚,却也极易触动官府的敏感神经,尤其是关乎民生的盐业。

因此,唐家并未大张旗鼓地在自家铺面零售,而是隐于幕后,牢牢掌握核心秘方和主要产能,将成品通过精心挑选的、有实力的分销商铺向高端市场。

每一包售出的“唐氏雪盐”上,都清晰地烙印着唐家的独特标记——一方精巧的“唐”字篆印。

这不仅仅是防伪,更是树立品牌烙印,让那些享受过真正纯净滋味的士绅富户,一眼便能认出正品,认准唐家。

与此同时,唐家自己的盐铺以及分销商旗下的铺面,依旧以销售品质稳定的普通黄盐为主,确保普通百姓的日常所需。

高端与低端,泾渭分明。既稳住了基本盘,又避免了因高端盐冲击普通盐市场而引发不必要的是非。

如此策略之下,江家那徒有其表的“雪花盐”很快便陷入了尴尬境地。

仅仅几日光景,当初门庭若市的江记盐铺已是门可罗雀。

普通百姓消费不起高价盐,更看不上这挂着“雪花”名头、价格却不上不下的“精制黄盐”。

而真正讲究滋味的富户们,尝过一次那残留的苦涩味后,便嗤之以鼻,转头继续寻购带着唐家印记的“唐氏雪盐”。

江家的货,不上不下,竟成了无人问津的鸡肋。

无奈之下,江万山只得咬牙降价,试图挽回损失。

这却更是火上浇油!先前图便宜买了江家盐的顾客,此刻见价格跳水,只觉上当受骗,对江家信誉的质疑声浪更高。

“黑心”、“以次充好”的骂名迅速传开,直言再也不踏足江家盐铺。

一场轰轰烈烈开场的“江氏秘制雪花盐”大戏,最终以一场滑稽闹剧收场。

江家大宅内,江万山气得浑身发抖,抓起案几上那只价值不菲的茶壶,狠狠掼在地上!

“砰”的一声脆响,瓷片四溅。

“唐修远——!”

三个字从他牙缝里挤出,带着刻骨的怨毒与不甘,仿佛对方与他有不共戴天之仇。

他苦心谋划,不惜代价弄来的所谓“秘方”,竟成了一个天大的笑话,不仅未能撼动唐家分毫,反而赔了夫人又折兵,更让江家成了姑苏城里的笑柄!这口气,他如何咽得下!

江家的鸡飞狗跳,江云自是浑然不知。

岳父唐修远正忙于将工坊日夜赶制的“唐氏雪盐”通过分销商迅速铺开,抢占市场,对江家那场闹剧般的失败,根本无暇也无意关注。

在唐家这架高速运转的商业机器面前,江家已不足为虑。

唐清婉也整日忙于家族各处生意,核对账目,府内常见她步履匆匆的身影。

偌大的唐府,一时间仿佛只剩下江云一个闲人。

起初几日,他还颇为享受这份难得的清闲,看书、品茶、在花园里溜达。

但骨子里那份不安分,很快让他觉得百无聊赖。

这日,阳光正好,他终是按捺不住,溜溜达达出了府门。

姑苏城的热闹繁华,并未因江家盐铺的冷清而减损半分。

长街上人流如织,叫卖声此起彼伏。

江云信步闲逛,鬼使神差地,竟踱到了江记盐铺附近。

铺面果然冷清,只有零星几个衣着朴素的百姓在购买最廉价的粗黄盐。

江云正觉无趣,目光一扫,却瞧见一个熟悉的身影——他那便宜兄长江啸,正一脸晦气地站在盐铺门口,像个门神,又像个被发配的监工,眼神阴沉地盯着门可罗雀的铺面。

“哟!”江云眼睛一亮,嘴角勾起一丝促狭的笑意,踱步上前。

“这不是兄长大人吗?怎么,您这大掌柜,亲自来铺子坐镇了?啧啧啧。”

他故意探头往铺子里看了看,“这盐……看着可不太景气啊?都堆在这儿,是卖不出去了?”

江啸本就憋了一肚子火无处发泄,被父亲责罚来看守这烂摊子已是奇耻大辱,此刻竟冤家路窄碰上他最厌恶的江云,还被他用如此轻佻的语气戳中痛处,顿时一股邪火直冲天灵盖!

“哼!”江啸从鼻孔里重重哼出一声,别过脸去,连看都懒得看他一眼,心中早已将这“废物”骂了千百遍。

“哎哎哎,兄长别走神啊!”江云却仿佛没看到对方铁青的脸色,笑嘻嘻地凑近一步,压低了声音,语气却更加欠揍。

“小弟看兄长愁眉苦脸的,于心不忍呐。这样吧,小弟我发发善心,帮你个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