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李蒸话音未落,右侧文士队列中,一名面容清瘦、眼神锐利如鹰隼的中年谋士便立刻站了出来。
此人名叫赵谦,是危全讽早年招揽的寒门士子代表,凭借智谋渐受重用,素来瞧不起李蒸这类只知好勇斗狠的武夫,认为他们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赵谦及其背后的文官集团,一直希望能通过谋略和政事来获取更大的话语权,而非单纯依赖军功。
“李将军此言谬矣,万万不可轻敌!”
赵谦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冷峻:“刘靖此人,绝不可等闲视之,纵观其用兵,先取新昌,断我侧翼!”
“再设伏沙陀谷,重创霍郡,又于黄金山趁夜逆袭,大破周猛。”
“步步为营,招招狠辣!”
“霍郡、周猛二位将军或许有轻敌之嫌,但他们麾下士卒,皆是二帅操练多年的精锐之师,绝非乌合之众。”
“刘靖能连战连捷,以少胜多,这足以说明,此人无论是战略眼光、战术谋划,还是其麾下军士的临阵战力,都已是我军心腹大患,劲敌当前!”
他转向危全讽,躬身一礼,语气凝重地分析道:“主公,我军主力如今正与豫章守军相持不下,已达微妙平衡。”
“若此时贸然分兵,兵力顿显单薄。万一洪州战事有变,钟匡时窥得机会,出城逆袭,或是彭氏叔侄心怀叵测,突然发难,我军首尾不能相顾,则大势去矣!”
“为区区一刘靖而动摇根本,岂非因小失大,得不偿失?”
李蒸被赵谦当众驳斥,尤其那句“谬矣”更是刺痛了他的自尊,顿时勃然大怒。
他瞪着铜铃般的牛眼,梗着脖子,粗声粗气地争辩道:“姓赵的,似你这等终日只知伏案疾书的酸儒,懂个屁的兵法战阵!”
“那刘靖不过是仗着诡计,行偷袭侥幸之道,更是霍、周二人愚蠢,方才中计!”
“若论堂堂正正之师,野外列阵而战,他那区区几千歙州兵,在我数万洪州儿郎面前,够谁看的?”
“我军雄踞此地,军威正盛,难道还怕豫章城里那些饿得半死的守军能插翅飞出来咬人不成?”
“分兵五千,于我大军无损,却能解饶州之围,安定后方,有何不可?”
赵谦闻言,冷笑一声,反唇相讥:“匹夫之勇,何堪大任!岂不闻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洪州战局看似平稳,实则暗流汹涌,牵一发而动全身!”
“李将军只知逞强斗狠,若因你轻敌冒进,导致全局崩坏,这责任你担待得起吗?”
“你……”
李蒸气得满脸通红,伸手按向腰刀,眼看就要当场发作。
“够了!”
危全讽猛地一声低喝,声音中蕴含着极大的不耐烦和怒意。
他疲惫地揉了揉突突直跳的太阳穴,心中一阵烦恶。
这些麾下的文武,平日里争权夺利也就罢了,如今大军前途未卜,生死攸关之际!
竟然还在为了各自的派系利益和那点可怜的面子争论不休,丝毫不体谅他这主帅的艰难。
他摆了摆手,制止了即将升级的争吵,目光却越过了争得面红耳赤的李蒸和赵谦,投向了帐下最角落里。
一个始终低眉顺眼、沉默寡言,仿佛影子般毫无存在感的中年文士身上。
此人名叫李奇,乃是危全讽真正的心腹谋士,参与核心机密,却从不轻易在人前显露锋芒。
“李先生。”
危全讽的声音缓和了些许,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倚重:“众人皆议,汝独默然。对此局势,你怎么看?”
李奇闻言缓缓从席上站起。
他其貌不扬,衣着朴素,脸上不见丝毫慌乱,反而带着一丝若有若无、高深莫测的笑意。
他既不像李蒸那般张扬,也不像赵谦那般锋芒毕露,只是平静地站在那里,微微躬身,却自然而然地吸引了帐内所有人的目光。
就连刚才还在怒目而视的李蒸和赵谦,也不由自主地暂时收敛了气势,想听听这个深得主公信任的谋士有何高见。
李奇先是对着危全讽恭敬地行了一礼,才不紧不慢地开口,声音平和,却字字清晰,直抵核心:“主公,诸位同僚。依属下愚见,刘靖这头拦路虎的出现,于我军眼下之境遇而言,有好,亦有坏。”
“正所谓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关键在于我等如何应对。”
一句话,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一颗石子,瞬间在帐内激荡起层层涟漪。
众人皆露疑惑之色,连危全讽也目光一凝,身体微微前倾:“哦?先生详言之。”
李奇微微一笑,继续说道:“坏的方面,显而易见。”
“二帅饶州受挫,我军预想中之犄角之势被破,后方不稳,致使主公您陷入眼下进退两难之境地。
“此乃明患。”
他话锋一转,声音压低了几分,带着一种洞悉人性的智慧:“然而,好的方面,却潜藏于这败绩之下,需细细品味。”
李奇上前一步,声音压得更低,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自信,仿佛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主公,以史为鉴,可知兴替,可明得失。”
李奇引经据典,开始阐述他的核心谋划:“敢问主公,可知汉末群雄逐鹿,那四世三公、名满天下的袁绍袁本初,与其弟袁术袁公路之事?”
危全讽博览群书,自然知晓:“袁氏兄弟,坐拥冀、青、幽、并四州之地,带甲数十万,谋臣如雨,猛将如云,天下谁人能及?”
“然则兄弟离心,各怀异志,内斗不休。袁术甚至在淮南称帝,最终兄弟二人非但不能合力共图霸业,反被兵不满万、地狭粮缺的曹操,抓住机会,于官渡一战击破袁绍。”
“后又逐步削平袁术,致使赫赫袁氏,灰飞烟灭,沦为天下笑柄。”
说到此处,他悚然一惊,已然明白了李奇的隐喻。
“主公英明!”
李奇适时送上赞誉,随即点破要害:“袁氏之败,非败于曹操之强,实败于兄弟阋墙之内耗!”
“此等前车之鉴,血泪教训,主公今日之处境,岂能不深察之,引以为戒?”
这番话,如同惊雷,在危全讽心中炸响。
他与危仔倡,不正隐隐有当年袁绍、袁术兄弟相争的影子吗?
若非刘靖此番重创危仔倡,将来江西平定之后,兄弟之间难免会有一场权力争斗。
刘靖的出现,固然是危机,却也阴差阳错地帮他提前削弱了内部最大的潜在威胁。
李奇没有给他太多感慨的时间,继续说道:“如今二帅在饶州受挫,实力受损,于主公而言,正如当年曹操在官渡之战前,得以暂时缓解来自袁术方向的压力,可以更为从容地整合内部,应对强敌。”
“此乃天赐良机,助主公理顺内部,实乃转危为安之契机,而非单纯之危局。”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帐内若有所思的众人,最终落在悬挂于一侧的江西舆图之上,声音里透着一股近乎残酷的算计。
“至于那刘靖。”
李奇的手指轻轻点向歙州的位置:“不过据一州之地,兵不过万,纵有奇谋诡计,一时得势,其根基浅薄,潜力有限,何足为虑?”
“待我大军整合完毕,腾出手来,碾碎他易如反掌。”
“真正的心腹之患,从来都不是外部的强敌,而是那些……”
“本该同心同德,却可能怀有异心,掣肘肘腋之人。”
他的手指缓缓移动,先虚点了一下代表危仔倡的饶州,然后重重地落在了与洪州、饶州呈三角之势的袁州之上!
“因此,主公现在要做的,绝非火急火燎地去救援饶州,那是下策,徒耗兵力,正中刘靖下怀。”
“上策乃是,借刘靖这把锋利的刀,一方面彻底斩断二帅不该有的念想,使其今后只能唯主公马首是瞻。”
“另一方面,也该让彭氏叔侄,动一动了。”
“他二人在袁州看了这么久的戏,保存实力,左右逢源,天下岂有这等好事?是该让他们动动筋骨了。”
危全讽眉头微皱,下意识地问道:“先生的意思是,遣使去袁州,说服彭氏叔侄出兵洪州,助我合力攻城,早日拿下豫章郡?”
他觉得这是最直接的利用方式。
“不。”
李奇果断地摇了摇头,眼中闪过一丝洞悉人性弱点的狡黠光芒:“并非让他们来洪州。而是让他们出兵,至少两万精锐,西进饶州,去替我们剿灭刘靖!”
“甚么?”
此言一出,不仅危全讽愣住了,帐内诸将也都面面相觑,觉得不可思议。
让彭氏去打刘靖?
他们怎么会答应?
李奇不慌不忙地解释道:“主公只需派遣一能言善辩之士,携带重礼前往袁州。对二人许诺。”
“只要他们肯出兵饶州,剿灭刘靖,那么此战之后,谁先攻入歙州境内,歙州之地便归谁所有!”
他进一步剖析彭氏叔侄的心理:“此二人名为叔侄,实则各怀鬼胎,都想着吞并对方,独霸抚州乃至向外扩张。”
“且皆是目光短浅之辈。见小利而忘大义,歙州富庶,只怕这叔侄二人早已垂涎三尺。如今以整个歙州为诱饵,他们岂能不上钩!”
“届时,他们与刘靖在饶州这块土地上必然爆发激战,无论谁胜谁负,都必将是一场惨烈的消耗战。”
“我军则可坐山观虎斗,稳坐钓鱼台!”
此计一出,危全讽的双眼瞬间亮了起来!
“妙啊!先生此计,当真绝妙!!”
他猛地一拍大腿,抚掌大笑,多日来的阴霾一扫而空:“好一个驱狼吞虎,让彭氏与刘靖这两头恶犬互相撕咬,无论谁胜谁负,都能极大消耗他们的实力,解除我军侧翼隐患,以此还能削弱彭氏。”
“彭氏兵力一旦折损在饶州,其实力大减,日后便再难与我抗衡,只能乖乖臣服。”
“还可以借此事进一步敲打二弟,同时让我军得以休整,集中精力解决洪州问题。”
“如此,不仅解了饶州之围,还能一举削弱两个潜在对手!”
“好!好!好!”
他越想越觉得此计高明,当即不再犹豫,朗声下令:“来人!速备黄金千两,锦缎百匹,明珠一斛!请陈先生来!”
“令他即刻准备,持我亲笔信,前往抚州,去见彭氏叔侄!”
一场借刀杀人、祸水西引的大幕,就此拉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