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1 / 2)

正月的天气,依旧寒得彻骨。

扬州广陵虽无北国那般大雪纷飞,但湿冷的空气却像无数根无形的针,拼命往人的骨头缝里钻,带着一股子水腥味,让人从里到外都觉得不舒坦。

而就在这片看似平静的江南大地上,两场巨大的风暴,正在同时酝酿。

正月二十三,江南的寒风中终于带上了一丝血腥气。

隐忍了数月的吴越王钱镠,在接受了朱温册封的“吴越王”后,终于对盘踞温、处二州多年,一直不肯归附的土皇帝卢约露出了獠牙。

他命麾下心腹大将杜建徽为帅,统领精兵三万,又强行征召民夫七万,号称十万大军,兵分两路,水陆并进,直扑温州、处州。

一时间,整个两浙南部,狼烟四起,杀声震天。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钱镠意图一统两浙的野心,已是昭然若揭。

与此同时,一封来自洛阳的诏书,则像一颗投入滚油的火星,彻底点燃了另一场战火。

朱温为拉拢钱镠,使其在南面牵制杨吴,不但正式册封其为吴越王,更是大笔一挥,加授钱镠为——淮南节度使。

这个消息,如同一道惊雷,几乎在同一时间,传遍了江南各路诸侯的案头。

当这道诏书被快马送抵广陵时,淮南王府的紫宸殿内,气氛正压抑得可怕。

杨渥高踞王座之上,一张尚显稚嫩的脸,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自打从江西前线灰溜溜地撤兵以来,本就厌烦的老臣,在他眼中更加生厌了,仿若蛆虫。

那场虎头蛇尾的南征,让他从一个即将开疆拓土,超越其父杨行密,建立不世之功的英明君主,一夜之间沦为了全天下的笑柄。

就在昨日,他还因晚膳的一片鱼脍里有一根未挑干净的细刺,而勃然大怒,下令将后厨的所有厨子,都抽了二十鞭子。

此刻,那些厨子撕心裂肺的惨叫声,似乎还隐隐在殿外寒冷的空气中回荡。

殿下的文武官员一个个垂手而立,噤若寒蝉,生怕一不小心就触了这位喜怒无常的霉头。

就连朱思勍、范思从、陈璠等心腹,也收起了往日的骄纵,一副战战兢兢的模样。

淮南节度使,这是先王杨行密授封唐廷的官职。

是杨渥继承父业、统治这片富庶江淮大地的法理根基。

更是他赖以号令三军、区别于朱温这等篡国逆贼的政治资本,和大义名分。

如今,朱温竟然把它像赏赐一件旧衣服一样,堂而皇之地赏给了杨渥的生死大对头——钱镠!

这是何等的羞辱!

这已经不是简简单单的打脸了,这是指着杨渥的鼻子,告诉全天下。

你杨渥,不过是个窃据淮南的叛匪。

“哈!”

忽地,鸦雀无声的大殿中,响起一声刺耳的笑声。

众人悄悄抬眼,循声望去,发现发笑之人正是高坐殿上的杨渥。

只见其低下头,肩膀剧烈地耸动起来,发出一阵低沉而诡异的笑声。

“哈哈……哈哈哈哈……”

笑声越来越大,越来越癫狂,最后化作一声撕心裂肺的咆哮,在空旷的殿宇中激起阵阵回响。

“好好好,好一个朱温,好一个钱镠!”

杨渥猛地抬起头,那双本就带着几分戾气的眼睛此刻已是血红一片,状若疯魔。

就在众人愣神之际,他一把抓起面前堂案上那方由整块端州名坑紫石雕琢而成、价值连城的龙纹端砚,用尽全身的力气,不是砸向地面,而是朝着殿下那群惊恐万状的臣子,狠狠地砸了过去!

“他钱镠算个甚么东西,一条盘踞在两浙的老狗,也配当淮南节度使?!”

端砚带着凌厉的风声呼啸而出,径直飞向站在左侧的严可求。

严可求吓得魂飞魄散,肝胆俱裂,大脑一片空白,只是下意识地闭上了眼睛,等待着头骨碎裂的那一刻。

只听“砰”的一声脆响,砚台擦着他的头皮飞过,重重地砸在他身后那根一人合抱的鎏金螭龙柱上,瞬间四分五裂,紫黑色的碎石块崩得四散飞溅。

严可求僵在原地,一动也不敢动,只觉得一股热流从头顶滑落。

伸手一摸,指间满是殷红黏稠的鲜血,原来是前额被飞溅的碎石划破了,鲜血流淌汇聚到眉梢,一路向下,划过脸颊,滴落在绯红色的官袍上。

整个大殿的官员,被这一幕惊的有些不知所措。

“大王息怒!”

回过神的严可求,顾不得头上的伤口,躬身劝诫道:“此乃朱温故意为之,他就是要激怒我们,让我们和钱镠两败俱伤,他好坐收渔利!钱镠不过是虚领其衔,意在向朱温摇尾乞怜,大王万万不可中计啊!”

“又是离间计!又是朱温狡诈!”

杨渥豁然起身,一脚踹翻面前沉重的紫檀木御案,案几上的笔墨纸张、玉器摆件稀里哗啦地滚落一地,发出刺耳的破碎声。

他三步并作两步冲下高台,走到严可求面前,居高临下,指着他的鼻子破口大骂:“去岁冬季,本王十万大军围困洪州,钟匡时那竖子已是瓮中之鳖,旦夕可下。你们也是这般说,说甚朱温虚晃一枪,要我们保全主力!”

“结果呢?结果煮熟的鸭子飞了!十万大军灰溜溜地撤回来,本王成了全天下的笑话!”

“眼下,朱温与钱镠那条老两狗都骑到本王头上拉屎了!你还让本王忍?再忍下去,本王这弘农王的封号,是不是也要忍让给别人?!”

他的声音尖利而刺耳,充满了无能的狂怒和被羞辱到极致的歇斯底里。

严可求知晓此时的杨渥,已经被愤怒冲昏了头脑,这个时候不管说甚么,对方都根本听不进去,因而果断请罪:“下官有罪,还请大王责罚。”

杨渥喘着粗气,胸膛剧烈起伏。

严可求的这番姿态,让他有种一拳打在棉花上的无力感。

他的目光如刀子一般,在一众官员身上来回扫视,最后,定格在了两个人身上。

左牙指挥使徐温,右牙指挥使张颢。

这两个人,同样低垂的头,但他们的脊背,却比那些瑟瑟发抖的老臣要挺直得多,仿佛这殿内的狂风暴雨,与他们毫不相干。

“张颢!徐温!”

杨渥点名叫道,声音里带着不容置疑的命令:“你二人且说一说,本王该当如何?”

张颢闻言,立刻抬起头,脸上挂着恰到好处的愤慨与同仇敌忾。

他上前一步,躬身唱喏,声音洪亮地说道:“大王,朱温册封其为淮南节度使,自然是包藏祸心,可钱镠并未拒绝,反而接受册封,这显然是不将大王放在眼里,正所谓主辱臣死,更是在抽我等臣子的脸!”

“若不予以雷霆还击,天下藩镇会如何看我们?他们会说,淮南无人,杨氏可欺,长此以往人心离散,国将不国!”

他话锋一转,大声道:“至于钱镠主力南下攻打卢约,依末将看,这非但不是我们按兵不动的理由,反而是天赐良机!”

“他既然敢把后背亮给我们,我们为何不成全他?正该趁他后方空虚,给他致命一击。让他知道,我江南的便宜,不是那么好占的!”

张颢的话,句句都说在杨渥的心坎上,尤其那句“天赐良机”,更是让他血脉贲张。

杨渥的呼吸粗重了几分,又将血红的目光投向徐温。

徐温缓缓抬起头,他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就像一座万年不化的冰山。

他没有像张颢那样慷慨陈词,只是用他那古井无波的声音,平静地陈述了一个冰冷的事实。

“钱镠大将杜建徽所率,乃其麾下精锐。此去温、处二州,山高路远,短期内绝难回援。这恰恰说明,其腹心之地苏州、杭州一带,兵力必然空虚。”

“苏州,是两浙的钱袋子,其赋税,占了钱镠治下岁入的三成。若能趁此机会,以精锐之师,行雷霆一击,快刀斩乱麻,一举拿下苏州,则钱镠首尾不能相顾,陷入两线作战的泥潭。此消彼长,于我淮南,大有利。”

一个讲脸面,一个讲时机。

一个煽风,一个拱火。

两人一唱一和,将原本可以作为“冷静”理由的军情,巧妙地扭曲成了必须立刻出兵的绝佳借口。

杨渥本就处在爆发边缘的情绪,被这两句话彻底点燃。

他心中最后一点理智的弦,“啪”的一声,彻底断了。

“好!说得好!”

他猛地一挥手,双目赤红,状若疯狂:“传本王命!”

殿内所有人都心头一紧,知道无可挽回了。

“命周本为主帅,吕师造、范思从为副帅。统兵五万,即刻发兵,围攻苏州!”

“本王要让钱镠那条老狗知道,这淮南,到底谁说了算!”

“大王三思啊!”

“万万不可啊大王!”

以严可求为首的一众文臣谋士纷纷劝诫。

杨渥厌恶地看了一眼这些在他眼里“懦弱无能、只知哭谏”的老臣,径直走下高台,头也不回地向殿后走去。

在他身后,人群中的张颢与徐温在众人躬身行礼的间隙,再次交换了一个极快的眼神。

张颢的眼中,是计谋得逞的满意和一丝不易察察的轻蔑。

而徐温的眼中,依旧深不见底,仿佛眼前这足以搅动江南风云的大战,不过是他棋盘上,落下的一颗再普通不过的棋子。

淮南的战车,在被刻意地推动下,再次向着深渊,隆隆驶去。

“严司马伤的可重?”

“快且寻大夫上药包扎。”

面对一众同僚的关心,严可求用帕子捂住额头伤口,强行挤出一抹笑容:“多谢诸位关心,一点小伤,不碍事。”

说话间,他的目光不经意的从张颢与徐温的背影上瞥过,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之色。

……

与此同时,千里之外的江西抚州。

刺史府的书房里,气氛压抑得仿佛能拧出水来。

地上,一盏名贵的汝窑天青釉茶杯摔得粉碎,滚烫的茶水浸湿了波斯商人贩来的厚厚羊毛地毯,冒着丝丝缕缕的热气。

抚州刺史危全讽背着手,在宽大的书房里来回踱步,他那张本就阴鸷多疑的脸上,此刻更是布满了猜忌的乌云。

就在半个时辰前,他还意气风发,心情好得甚至独自小酌了两杯。

他刚刚视察了城外的大营,麾下将士兵强马壮,士气高昂。

他已经和自己的首席谋士商议妥当,准备立刻遣使前往袁州,与自己的亲家——袁州刺史彭玕联手,南北夹击,一举拿下洪州,夺了自己那个不成器的女婿钟匡时的基业,成为这江西之地真正的主人。

可他派出去的信使还没走出抚州城,一个从洪州潜伏回来的探子,却带回来一个让他如坠冰窟、手脚冰凉的消息。

他的好女婿,镇南军节度使钟匡时,竟然抢先一步,派了心腹重臣大张旗鼓地前往袁州!

不但当众宣读“表彰诏书”,盛赞彭玕“忠勇可嘉,乃国之栋梁”,更是破格提拔其为镇南军节度副使,地位仅在钟匡时一人之下,总管袁、吉、抚三州军务!

随同诏书一同送去的,还有装满了整整十大箱、在阳光下能晃花人眼的金银珠宝,以及十几名搜罗来的美人。

“大王,这必定是陈象使的离间之计!”

一名心腹看着自家主公难看的脸色,小心翼翼地开口分析道,“钟匡时那黄口小儿,优柔寡断,胸无点墨,哪想得出这等计谋。”

“他这是看穿了我们想联合彭刺史的意图,想要破坏您和彭刺史的盟约!依属下之见,咱们大可不必理会,按原计划行事便是!”

危全讽猛地停下脚步,转过身,一双鹰隼般的眼睛死死地盯着那名心腹,看得他心里直发毛。

“离间计?”

他当然知道这是离间计。

可知道,不代表能不在意。

就像你知道一碗汤里可能有毒,你还敢不敢一口气喝下去?

人心,最是经不起试探。

他缓缓地走到主位上坐下,拿起案几上的一枚温润的和田玉佩,用两根手指反复摩挲。

这是去年他女儿出嫁时,亲家彭玕送来的贺礼,寓意“平安康泰”。

可现在,这块玉佩在他手里,却显得无比冰冷,甚至有些硌手。

他冷冷地开口,声音嘶哑得像是两块砂纸在摩擦:“那……如果彭玕,真的被我那好女婿收买了呢?”

“如果,他假意与我联盟,却在背后和钟匡时暗通款曲,在我们尽起大军攻打洪州的关键时刻,他率领四万袁州军,从我们背后狠狠捅上一刀呢?”

“届时我军腹背受敌,你告诉我,该当如何?!”

一句话,问得整个书房鸦雀无声。

是啊,谁敢赌?

这年头,父子相残,兄弟阋墙,都屡见不鲜,更何况是仅仅靠一门婚事维系的翁婿和亲家?

杨行密和钱镠还是儿女亲家呢,不照样在边境线上打得脑浆子都出来了?

联姻,从来都不是保险,最多只是在双方还有共同利益时,锦上添花罢了。

一旦利益崩溃,这层关系,比纸还薄。

“刺史。”

另一名官员沉吟半晌,出谋划策道:“不如……我们修书一封给彭玕,言辞恳切地试探一番他的口风?”

话音刚落,那心腹急忙摇了摇头,否定道:“不可。”

“此举毫无意义。若彭玕真心归附钟匡时,必然会对刺史大人您虚与委蛇,百般安抚,甚至赌咒发誓,以示清白。如此非但试探不出虚实,反而会让我们陷入被动,错失良机。”

“若他并未归附,我们此举反倒显得小家子气,让他心生芥蒂。”

一时间,书房内再次陷入了死一般的沉寂。

危全讽性情本就狡诈多疑,此刻心中被种下了猜忌的种子,便疯狂地生根发芽。

他回想起与彭玕交往的种种细节,只觉得处处都是疑点,人人皆不可信。

彭玕上次送来的寿礼是不是太寒酸了?

他手下的那名牙兵校尉看自己的眼神是不是不对劲?

最近对方是不是和洪州那边的商贾来往过于密切了?

无数个念头在他脑中翻腾,让他头痛欲裂。

“袁州、吉州两地,彭氏叔侄可调动的兵马,足有四万之众。少了他们从旁策应,只怕我们短时间内,拿不下洪州坚城。”一名官员忧心忡忡地说道,打破了沉默。

危全讽麾下第一大将谭翔羽是个暴脾气,他早就听得不耐烦了,闻言发出一声不屑的冷哼。

他“噌”地一声站起,抱拳道:“何须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他大步走到墙边悬挂的巨大军事地图前,粗大的手指重重地戳在“洪州”的位置上,力气大得仿佛要将地图戳穿。

“去年杨吴十万大军围城数月,镇南军的主力精锐几乎死伤殆尽。侥幸活下来的,十之七八都带着伤,还能皮甲从执刀上阵者,寥寥无几,钟匡时这段时间虽然加紧招募新兵,重新拉起了三万人的队伍,可那些不过是些没上过战场、没见过血的农夫罢了!”

“一群乌合之众,能有甚战力?”

谭翔羽的声音充满了骄狂和不屑:“即便没有彭氏叔侄,刺史联合吉州的危仔倡,亦有近六万兵马,足以踏平洪州。末将愿立下军令状,若一个月内拿不下洪州,甘愿提头来见!”

他的话,让书房里沉闷的气氛为之一振,几名武将纷纷出言附和,请战之声不绝于耳。

但其余谋士官员七嘴八舌的议论却及时地泼上了一盆冷水。

“谭将军勇则勇矣,但打仗不是光靠勇猛就能赢的。”

“没错,正面交锋,钟匡时的新军确实不堪一击。但怕就怕,彭氏叔侄在我们与洪州军鏖战正酣、久攻不下之时,突然出兵相助钟匡时。”

“届时,我军腹背受敌,前后夹击,粮道一断,便是全军覆没之局!这个风险,我们冒不起。”

众人闻言,刚刚燃起的一点热情,瞬间又被浇灭了。

谭翔羽被噎得满脸涨红,却也无法反驳,只能不甘心地哼了一声,退回原位。

书房内,再次陷入了死一般的沉寂。

危全讽的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

他既不甘心就此放弃唾手可得的江西霸业,又不敢拿自己的身家性命去赌彭玕那说不清道不明的忠诚。

最终,他将求助的目光,投向了从头到尾都一言不发、仿佛入定僧人般的首席谋士,沉声问道:“先生,计将安出?可有……两全之策?”

被他称为“先生”的,是其心腹幕僚,李齐。

此人年约四旬,一袭洗得发白的青衫磊落,面容清癯,颌下留着一撮打理得一丝不苟的短须,整个人透着一股与周遭武人截然不同的书卷气。

他不像谭翔羽那般焦躁,也不像其他官员那样惶恐,只是静静地立于一旁,仿佛这场关乎抚州存亡的议事,与他并无干系。

听到危全讽的问话,李齐那双始终半垂的眼帘,才缓缓抬起。

他的眼眸并不锐利,却深邃异常,仿佛能将人心底最深处的犹疑与贪婪都看得一清二楚。

他没有立刻回答,而是先对着请战的谭翔羽微微颔首,语气平和地说道:“谭将军用兵,勇冠三军,此言不虚。正面决战,钟匡时的新军确非我抚州精锐之敌。”

谭翔羽本以为这书生要反驳自己,没想先被捧了一句,不由得一怔。

李齐话锋一转,目光移回危全讽身上,声音依旧不疾不徐。

“然,兵者,诡道也。战场之上,胜负关键,往往不在于两军阵前的刀兵,而在于人心向背的毫厘之间。”

他顿了顿,修长的手指轻轻摩挲着袖口。

“主公如今的困境,便在于这个‘信’字。彭玕此人,在主公心中,已非人,而成鬼神。”

危全讽神情一凛,身体不自觉地前倾。

李齐继续说道:“您信他,怕他是钟匡时派来惑乱我军的诡计;您不信他,又怕错失良机,失一强援。此心结不解,则如芒在背,我军进退失据,大事难成。”

“先生所言,直指我心腹之患!”

危全讽叹了口气:“可这人心隔着肚皮,我又如何能辨其真伪?”

“何须去辨?”

李齐的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那股淡然的书卷气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洞悉棋局的绝对自信。

“刺史,属下有一计,非但不用去辨,反而可将计就计,一举奠定主公在江西的霸业!”

危全讽精神大振:“先生快快请讲!”

他走到那幅巨大的军事地图前,目光落在洪州与袁州之间。

“主公之虑,在于人心难测。可人心再难测,也需要时间来反应。若我们不给他反应的时间,那他的心意,便不再重要。”

危全讽精神一振:“先生的意思是……”

“将计就计。”

李齐的嘴角勾起一抹自信的弧度,“无论这是陈象的离间计,还是彭玕真有异心,我们都可修书一封,言辞恳切,就当他彭玕是我等的至亲盟友,与他商定联手攻取洪州的日期。”

“这……”

危全讽的眉头再次皱起:“这岂不是又回到了原点?”

“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