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方辰……是自己教出来的?(1 / 2)

正当所有人都期待着方辰回答时。

方辰的目光,却从张景的身上移开。

看向了周围的同学们。

“刚刚张老师提出了写作手法和情感层次,非常好。”

说着,方辰的目光看向徐辉。

“徐辉,你刚刚分享爸爸买苹果时,说到‘挤得衣服都皱了’,这个皱字,用得多好!”

“它是不是就像这散文的作者写父亲‘蹒跚’一样?用一个具体的动作或状态,把看不见的爱和‘辛苦’画了出来?”

“这就是写作中非常重要的——细节描写的力量!”

方辰的话音落下,班里的同学们纷纷点头,恍然大悟。

其他老师也用意外的表情看着方辰,他这样的教育方式,可谓是举一反三。

紧接着,方辰开始引导更多学生。

“还有哪位同学,在读这段的时候,注意到哪个词或哪个动作,特别打动你?”

“又为什么打动你?”

话音刚落,一个女生缓缓抬手。

她的词条方辰之前看过,女生名叫张萌,词条成绩在班里属于中等。

方辰立刻让她发言。

“‘他嘱我路上小心’这句话,就觉得虽然很平常,但是心里酸酸的……”

张萌小声说道。

方辰的态度却很激动:“说得太好了!就是这种‘平常话’!”

“最深沉的感情,往往藏在最朴素的言语和动作里!”

“作者没有写父亲说‘我爱你’,但这句‘路上小心’,是不是包含了千言万语?”

“这种含蓄深沉的情感表达,是不是比直接喊出来更有力量?”

方辰的话掷地有声。

这样的讲解,不管是在场的老师,还是在场的学生。

都能理解方辰的意思。

这时,方辰的目光才缓缓看向张景。

“张老师,您说的深度自然重要,但深度不是空中楼阁。”

“对于任何学生,尤其是刚刚接触文学复杂性的孩子,感情的共鸣,对文字的细微感受力,是通向深度理解的唯一桥梁!”

张景微微一怔。

没想到,方辰竟然还反过来教育起了自己!

方辰的话并没有停下。

“如果连‘心’都没有被打动,又如何用‘脑’去分析它的精妙?”

“语文课,首先是人的课!让学生们的心先热起来,让文字活在他们自己的生命体验里,这难道不是最基础,也是最珍贵的深度吗?”

对于方辰的话,张景已经哑口无言,不知道要如何回答。

说到此处时,方辰的表情已经渐渐认真。

“您问我这个班的学生‘只配’留在哪里?我想说,他们配得上一切美好的文字和情感!”

“刚刚两位同学的分享,这难道不是最真实,最动人的文学感悟吗?”

“您说的写作手法、情感层次,文学地位等,对他们而言不是知识点,是有温度的知识!”

随着方辰的话音落下,整个班级顿时一片寂静。

刚才回答问题的徐辉和张萌,此时纷纷抬起头来,眼里似乎冒着光。

至于其他学生,也因为方辰的维护和肯定,而纷纷挺直腰板!

看向方辰眼神,充满了信赖和激动!

张景却脸色铁青,耳朵根有些发红,正要反驳几句。

“方老师说的真不错!”

一旁,刘海柱表情认真,开口道。

这一次,刘海柱是真的发自内心,要称呼方辰一句“方老师”。

算是彻底认可了自己的学生。

若说之前,刘海柱对方辰当班主任,教学语文还带着顾虑。

那现在来看,顾虑已经烟消云散。

以方辰这样的教育理念,他注定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好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