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若雪在楚子烨面前表现得无所畏惧,是不想失了底气,任他拿捏。
可她毕竟是个不到二十岁的小姑娘,又从来都没遇到过这么大的事,要说一点都不怕,那是不可能的。
所以,顾青书帮她解决了大难题,让她的心里生出了一丝异样的感觉。
就好似溺水被救。
感激,庆幸,欢喜,还有不受控制的心动。
顾青书不知道苏若雪在想什么,将口袋里的蓝格子手帕递给她。
“风雨过后现彩虹,你的好日子还在后头,别哭了。”
安慰完,他说起了专访的事,分散她的注意力。
“若雪,专访还做吗?”
苏若雪接过手帕,擦了擦眼泪。
当视线从模糊变清明,她肯定地点头。
“专访要做!”
戏曲界的生态出了问题,若不纠正,任其发展,戏曲必定会走向没落。
她知道自己改变不了大生态,但想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顾青书担心苏若雪会在专访说一些对自己不利的话。
他迟疑地伸出手,摸了摸她的脑袋。
“爱人之前,先爱自己。你可以不在乎流言蜚语,但不能毁了自己的名声。”
亲昵的动作让苏若雪的头皮酥酥麻麻的。
她下意识躲开,脸上浮现不自在。
“顾大哥,我做专访只是想让更多的人了解戏台之后的故事。”
“行,我会和玥玥说的,但能不能做,得她决定。”
“这是当然,希望能有好消息。”
“会的。”
顾青书扶着苏若雪躺下,替她掖好被角。
“我先走了,有空再来看你。”
苏若雪没有拒绝,“好,顾大哥路上小心。”
顾青书离开的时候,在一楼的大厅遇到了来送饭的苏母。
苏母看到顾青书,很是开心。
“青书,你又来看若雪了,案子的进展如何?”
“公安同志已经找到三人的犯罪证据,但刚好年底,没法开庭,得等明天元宵之后了。”
“真是太好了,要不是你忙前忙后的,案子没这么快定性,谢谢你。”
苏母说完,举起手里的食盒。
“我熬了很多汤,一起喝点吧。”
顾青书知道苏若雪不是很想见他,摇了摇头。
“伯母,不了,我得去电台找玥玥。”
“这样啊,那伯母就不留你了,等过年完,再请你和玥玥去家里吃饭,你可别拒绝。”
“行,我一定去。”
顾青书离开军区医院后,去了电台。
沈思玥刚吃完午饭。
“大哥,你怎么来了?是找到犯罪证据了吗?吃过午饭没有?”
顾青书挨个回答沈思玥的问题。
“没吃,找到了证据,来找你聊专访的事。”
沈思玥没听明白。
“大哥,我带你去吃饭,我们边吃边聊。”
电台附近就有餐馆。
顾青书不太饿,点了一碗素面。
他一边吃,一边说起了苏若雪想做专访的事。
沈思玥听完后,没有立刻给回复。
“等我从兴国农场回来,就去和若雪姐聊聊专访。”
如果选题合适,能吸引到听众,专访才能做。
“行,你们自己聊。”
沈思玥身体前倾,靠近顾青书。
“大哥,你和若雪姐的进展怎么样?”
“咳咳……”
正在吃面条的顾青书被呛住,咳得脸都红了。
等他顺过气,轻弹了一下沈思玥的脑门。
“别乱问,等着看结果。”
沈思玥一听这话,就知道两人有戏。
身体往回撤,靠在椅背上。
“行,我等着看花好月圆的结果。”
顾青书吃完面,和沈思玥告别,去商场买年货,以及给弟弟妹妹的礼物。
***
次日。
天还没亮,顾云昌和顾青书就送沈思音和方慧英去了长途车站。
母女俩拎着大包小包到兴国农场的时候,快中午了。
农场贴了不少红纸和喜字。
显得很是喜庆。
喜乐声,从陈家村远远传来,听不真切。
沈思玥心道:没想到重活一世,陈卫东结婚的时间却没变。
方慧英看向牛棚旁的破屋。
门上贴了大大的喜字。
她知道大女儿要嫁给陈卫东,却不知道时间。
看着眼前的场景,她便知道是今天。
“没想到音音连结婚这么大的事,都没通知我。”
沈思玥笑着道:“那你赶紧封份礼钱,送去陈卫东的家里,应该还能赶上吃席。”
方慧英怕小女儿又想方设法地坑她,只带了车票钱。
就算想送礼,也有心无力。
“过年小偷多,我没敢将钱带在身上,等回城了,我再给音音邮寄一份厚礼。”
毕竟是她从小疼爱到大的女儿,该给她花的钱不能省。
沈思玥没所谓地耸耸肩。
“随你。”
说完,她朝张曼丽所住的柴房走去。
方慧英还不知道儿子儿媳离婚了。
她诧异地问道:“玥玥,你去哪?曼丽不是住那屋吗?”
沈思玥在来农场之前,还以为离婚的事要瞒不住。
以后很难哄母亲给张曼丽和孩子寄钱。
没想到陈卫东和沈思音刚好在今天结婚,整个农场除了守门的,都去陈家吃席去了。
真是天助苦难人!
她胡编乱造了一个理由。
“曼丽姐在孕期就胎像不稳,又早产,孩子哭闹得厉害,就和沈家分开住了,刚好方便我请人照顾娘俩。”
方慧英一听这话,就想起了可怕的回忆。
当年,小女儿出生后,日夜哭闹,吵得她生不如死。
“这样安排挺好的。”
母女俩进了柴房。
张曼丽还没出月子,靠在床头抱着孩子。
她早就听到了两人的交谈声。
当房间的门被推开,她连忙看过去,脸上浮现开心的笑容。
“玥玥,妈,你们来了。”
虽然她和沈柏彦已经离婚。
但她吃着方慧英寄来的营养品,花着她寄来的钱,叫一声“妈”也是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