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凉国都城。
群臣上表。
“殿下,你应当纳妃了。”王氏的文官说道。
“纳妃?胡虏未灭,何以家为?”刘川反问道。
修士不适合结婚生子,尤其是到了地仙的阶段,肉身与凡人截然不同,几乎没有生育的可能。
而且在地仙的神念看来,每个人皆有污秽之身。
刘川对人间女子并不感兴趣。
传宗接代更是无稽之谈,他活得比大多数世家还长,自己就是一宗一族。
“这样吧,为李暠选吧,我……孤不需要。”
刘川令大臣离开,起身来到凉国地图面前。
凉国胡风甚重,汉人基本全已胡化。
“汉时还是汉人故地,可惜啊。”
汉人的活动范围,甚至还不如汉武帝时。
北有柔然,西有匈奴、东有鲜卑、南有吐谷浑、羌氐。
西凉国的环境无比恶劣。
“这样也好,这种环境下不被胡化的汉人,才是最激进的派系。”
刘川叫来李暠,开门见山地说:
“我颁布几项政策,你记一下。”
刘川转过身来。
作为王,刘川当然不能什么东西都不留给后人。
“第一,开创策试,以五经、策问考核人才,不问出身。”
这其实是科举制的雏形,目的是为了瓦解世家门阀。
当然,这个政策在现在来讲,属于是个笑话,毕竟能识字的也就世家门阀了。
但只要开创唯才是举的先河,总会有小地主以及富农开始读书。
此策的影响,要看到两百年以后。
“其次,建立三省六部……”
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
“第三,制定汉律。”
“第四,均田:无主荒地分给流民。军府:士兵另立户籍,战时出征,闲时农耕。”
刘川好似闲庭信步,推广出对于这个时代而言非常开创性的制度。
“慢慢来,不着急。”刘川拍了拍李暠的肩膀。
“遵命!”
次日,刘川任命李暠为尚书,封凉侯。
政策一项项推行,民心开始安定。
与此同时,高破掳率领天汉军肃清境内胡风。
一场惊天杀戮开启。
“胡人杀!胡语者杀!胡俗者杀!投胡者杀!”
西凉人口百余万,诛灭范围涵盖五分之一人口,可谓是严苛至极。
一时,匈奴、鲜卑、羌氐、柔然等杂胡势力,以及与胡虏勾结的世家,全部被波及。
敦煌王宫之外,哭喊声惊天动地。
刘川闲坐凉亭,悠哉悠哉钓鱼。
“殿下,他们又来求情了。”
“乱糟糟的,让他们派几名代表过来。”
很快,在下人带领之下。
鲜卑秃发部、匈奴沮渠部、氐人吕氏三名儒士前来拜见。
三人作儒士打扮,留着长须,迈着四方步,气质颇为儒雅,与汉人别无两样。
“拜见殿下。”
“殿下,部族生存不易,况且各族其乐融融,大部分已行汉俗,治农耕,与汉人无异,还望殿下怜悯。”
“殿下,我也恨我们的祖先对汉人造下的罪孽,请殿下给我们一次恕罪的机会。”
三人泣泪两行,诚心叩首。
刘川慢悠悠放下鱼竿,缓缓走到三人面前。
“你们不是真心认错,你们只是知道自己要死了。”
“我只看到了十室九空,白骨露野,两脚羊,一钱汉,以及无数蒙受苦难的汉人妇孺。”
“百年血仇,有债必偿。”刘川瞥了面如死灰的众人,“给你们一句忠告,早早自杀,免得受辱。将来还有更惨烈的事等着你们。”
胡虏留下的文字、文章、服饰、习俗、语言通通抹去。
“尔等奋斗百年,不过是历史一行字。哈哈哈。”
杀人又诛心。
三人面如死灰,回到家中,举家自尽。
他们的绝望,正如当年的两脚羊汉人。
“汉杀胡者,分胡产。胡杀汉者,夷三族。”
帝王号令传遍各个角落,天水某处村落。
汉人辛勤劳作,汗流浃背,太阳越发热辣,众人躲在树荫下乘凉。
“他娘的,胡狗吃香喝辣,我们在这里受苦。”
众人不满地看着远处的胡虏宅邸。
此时,一名年轻人起身,向众人说道:“听说王上的杀胡令了吗?”
“你以为是真的啊?他们不过是一伙的罢了。”
“不试试怎么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