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又何尝不是长生相伴。
第一百二十九章。
祭祀长安,告慰先祖。
乃是光武中兴以来,必须要做的事。
主要是为了宣示正统,虽然光武皇帝将都城迁至洛阳,但是长安仍然是他们的陪都,他们传承至先汉,乃是正儿八经的汉室传人。
正是汉室明面上的打算。
暗地里其实不是,每一代天子都有前一代天子传来的秘密宝物。
此宝物共有三份。
第一份为太祖高皇帝诏书,上面是赐予灵宝侯刘川大汉天子之命。
第二份为世祖光武皇帝刘秀的诏书,诏书说汉室有天命庇佑,命令汉家子弟每隔一段时间祭祀长安神灵,以求获得神灵匡扶汉室。
第三份为赤霄剑以及先天乾坤功,据说内含绝世神功。
“拜!”
袅袅香烟,祭司诵唱。
刘志虔诚下拜。
“老祖宗,您留下的遗言是否为真?怎么不见神仙下凡匡扶汉室?”
若不是诏书有历代皇帝之印证实,刘志还以为是那个调皮的老祖宗开玩笑,毕竟先前的皇帝大多年纪幼小。
先天乾坤功味同嚼蜡,培养的内气不如普通高手数个月修炼的量,皇室早早抛弃了这门培养高手的功法,甚至皇帝也不修习了此法。
如今汉室衰颓,外戚当政,刘志不免求诸鬼神,看着一动不动的泥胎神像,刘志自嘲一笑,最终只是走了形式。
天子行毕,众人收拾东西,打道回府。
众人散去,一部分人前往华山圣母神殿祭神,祈求圣母神灵庇佑,百病不生,家宅安宁。
刘川来到中殿,此地人员稀少,大多穿着宽袍大袖,气质温和。
“来客止步,此乃道家重地,外人莫进。”
两名年轻人拦住刘川去路。
“哦,我随便看看,对这些比较感兴趣。你们是道家,学的又是医术,先前的道教呢?”
两人对视一眼,心想道教中的医派和神派早就分离了。
医派重逍遥,神派重名利。
双方早已分道扬镳。
当然,道门秘辛,不足为人道。
“阁下若想学医,先要通过我们考验,然后再拜西王母,即可入门。”左边身形较高的年轻人说道。
“拜西王母?灵宝神不拜吗?”
刘川这些年的事迹,怎么着也得封个神了。
这也正是他疑惑的一点,怎么光有符宝,没有自己?
两人对视一眼,个子较矮的年轻人说:“阁下,拜灵宝神的是五斗米道,我们并未与其有何瓜葛。”
看到两人的神情,刘川如何不明白怎么回事。
无非是长生派与神权派分裂。
好家伙,把我们两人对立了。
真欺负死人不会说话,这帮后人,孔子便被他们搞臭的。
这帮人,当真是欠收拾了。
“我并无拜师之意,当前来此之前还没有此殿,于是好奇上来看看。”
“什么?圣母殿可是光武皇帝御批建造,难道你比光武皇帝年纪还大?你知道光武皇室是什么人吗?仲景,这小子疯了。”
“光武帝?”刘川眼中闪过一丝回忆,“他是个热忱与长情之人。”
岁数不大的张仲景看着刘川跟他们一般差不多大的面容,客气道。
“阁下先出去吧,莫要打扰我们学艺。”
刘川转身离开。
途经供奉神像的大殿,圣母像高不可攀,带着怜爱众生的神性;与符宝貌似而又神不似。
刘川站在人群当中,回头望向身后大殿,心道:“这次我不再帮助你们,好自为之。”
华夏的鼎革,大多数是土地兼并,人口暴涨,连年天灾,阶级固化,矛盾尖锐。
后世王朝取代前朝,往往会在前朝基础上做出改革,重新分配土地。
虽然有些残酷,但没有人能够永远统治一切。
光武大帝,昭昭天命。
不过是自己的恻隐之心。
……
一百四十三年前,地皇三年(公元22年)。
历时数十载,刘川终于回到中原大地。
他仍然是胡须拉碴的模样。
此时,山河大地改变了模样。
长安城内,百业萧条。
文士衣着古怪,有种复古之意。
“新朝?新朝现在是王莽时期?”
结合官吏怪异的称呼,以及改了名的各种复古制度,此时应是王莽新朝之时了。
街道两旁,数千学者高谈儒学经典,王莽为他们置办了良宅,获得了天下学者的支持。
王莽是个古怪之人,有些人觉得王莽是个崇尚复古改制的大儒;也有人认为王莽是个穿越者,众说纷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