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法治的前提,至少是扫盲基本成功,百姓能理解律法。
在平民人均文盲的战国时期,百姓甚至都无法理解律法,如何算是法治?
不过是故意整人,将大批量百姓贬为刑徒,以用作徭役、战争,极大消耗民力。
一切的一切,来源于商君书。
“这样下去,天下如何是好?”郑安期担忧道。
“师父放心,秦国很快亡了。”
“哈哈,想必六国人很高兴。”
“何止,秦人自己都高兴。”
两人进入城内,县城内,行人稀疏,各自眼光带着一些戒备。
还未住下客栈,便有兵卒过来查路引。
过了兵卒这一关,也无人愿意借宿。
在严苛的律法之下,没人愿意承担连坐风险,即便自己愿意,邻居亦不会答应。
人人自危,互相监视。
乡间其乐融融的气氛,顿时全无。
师徒两人无奈之下只能出城。
“在此地治病吧。”
“也行。”郑安期叹息一声,“谁能终结乱世?”
“哈哈,会有的。”刘川望着秦国的苍穹。
黄天之下,农人劳作。
一青年擦着汗水,看向周围的人,说:“以后谁富贵了,别忘一起吃苦的兄弟。”
旁人哄然大笑,说:“胜,咱们卖力气给人种田,哪来的富贵?”
青年不以为意,感慨道:“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楚地下相县。
少年于湖边练武,力大无穷,举鼎而练。
“哼,吾乃龙虎山神看重之人,灭秦大事在我。”
沛县,郑氏宅邸,刘川存书之处。
刘季率众兄弟将刘川刻下的竹条编成竹简。
人群多了两个文质彬彬的人。
两人如获至宝,爱不释手,连连赞叹,将其他兄弟唬得一愣一愣的。
刘季半躺在地,吐出枣核,说:“我说萧何,有那么神吗?”
“这可是诸子百家的学问!鬼谷子、尸子、田子、战国策、左传、庄子、孟子、墨子……学了可纵横天下!”
“萧何,念几句听听。”
说到纵横天下,刘季坐不住了。
众人一边干活,一边听着内容,当做故事来听。
接下来的日子皆是如此。
刘季听到儒家内容,总是昏昏欲睡,一听战国策、韩非、鬼谷子、乃至黄老道的内容,倒是有些认同。
“这些子说的不错。”
……
另一边,师徒两人一路北上。
沿路治病无数,引起万民称颂。众人甚至以讹传讹,将郑安期描述成千岁老翁,游历人间的仙人。
两人渐渐靠近临淄附近。
临淄不复当年繁华,因田氏屡次作乱,临淄连遭战火,如今此地疫病横生,人口锐减。
道旁平民看到师徒两人,当即露出惊讶的神情,随即远远跑开。
“这是何意?”郑安期不解。
“弟子不知。”
临淄一带,来到这八年经营之地。
只见前方站满了人。
“郑神仙回来了!灵宝君回来了!”
“回来了,都回来了!”
齐人欢呼雀跃。
这一幕,令郑安期怔然半晌。
三不朽……。
“名留青史,亦是不朽。此乃青史不朽,师父,您做到了。”
刘川声音从耳边传来。
会一直有人记得,记得安期生之名,也记得那一饭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