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多。”罗泽凯苦笑,“现在能站我这边的,就有你和陈姐。”
方静关心的问:“你想怎么办?”
罗泽凯吩咐道:“你现在去敲打敲打组织部长高明,他是王旭东一手提拔的。”
方静反应很快,会意一笑:“好的。”
等罗泽凯走后,方静从文件柜里拿出一个文件夹朝组织部走去。
她没有直接推门,而是先在隔壁档案室门口停下,和正在整理材料的小张聊了两句“党风廉政台账更新进度”。
语气自然,仿佛真是来例行检查。
直到确认高明在办公室,她才轻轻敲门。
“请进。”高明的声音透着一丝疲惫。
方静推门而入,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微笑:“高部长,忙呢?”
高明抬头,看到是方静,立刻站起身,笑容有些勉强:“方书记,稀客啊。快请坐。”
方静坐下,没绕弯子,开门见山:“高部长,今天过来,是想请你帮个忙。”
“方书记言重了,您说。”
“是这样,”方静打开带来的文件夹,封面印着“关于规范干部选拔任用程序的若干意见”。
“县纪委最近在做一次专项检查,重点是去年以来干部调整中,民主推荐、考察公示、会议决定等环节的程序合规性。”
“我们发现,个别单位的会议记录时间与实际操作存在‘倒置’现象,比如——名单确定在前,会议记录在后。”
高明的脸色微微一变。
他当然知道“倒置”意味着什么。
那不是简单的笔误,而是程序上的“硬伤”,足以让一次干部任命被质疑“内定”。
“方书记,”他强作镇定,“我们组织部一直严格按照《干部任用条例》办事,程序上绝无瑕疵。”
“我相信高部长的操守。”方静语气平和,“但下面执行的同志,难免有疏漏。”
“比如,去年三季度那次镇街副职调整,有几份推荐表的签到时间,和会议记录对不上。”
“我们查了监控,会议是下午三点开始的,可有三位同志的推荐表,上面的填写时间是‘14:50’。”
高明的额头渗出一层细汗。
他想起来了——那次调整,是王旭东的一次“布局”。
几个关键岗位的人选,确实在会前就定了调子。
会议,只是走个过场。
“这……可能是工作人员笔误。”他试图辩解。
“笔误?”方静微微一笑,“那要不要我们调取一下当时的监控录像,看看三位同志是不是真的在会议开始前五十分钟,就填好了推荐表?”
空气骤然凝固。
高明知道,方静这是“亮刀”了。
她不是来查案,而是来“提醒”。
“方书记,”他声音低沉下来,“您今天来,不只是为了查台账吧?”
方静收起文件,直视他:“高部长,我是个直性子。现在县里在肃清王旭东流毒,我希望你不要和他沾染上。”
高明闻听,汗都下来了。
谁都知道他是王旭东提拔的。
一旦纪委以此为由深挖下去,他那些在王旭东时期“配合默契”的操作,很可能被定性为“搞小圈子”、“任人唯亲”。
别说部长位置保不住,恐怕连党籍、公职都难保。
“方书记……”他声音发颤,“我……我坚决拥护县委的决定,但我可以保证我和王旭东没有过深关系。”
“我相信你。”方静语气依旧平和,甚至带了一丝同情,“但组织上要的是态度,是行动。明天常委会,提名干部,更要讲政治、讲大局、讲原则。”
“我明白,我明白。”高明连连点头,“以后方书记就是我工作的标杆。”
静露出一丝微笑,“那我就不打扰了。台账的事,回头让小张送过来,你们抓紧整改。”
她转身离开,脚步依旧沉稳。
门关上后,高明瘫坐在椅子上,手心全是汗。
他在椅子上呆坐了许久,脑海中不断回放着方静刚才说的话。
他深知自己如今已陷入了一个微妙且危险的境地,
王旭东倒台后,自己作为他一手提拔起来的人,本就处于风口浪尖,
若此时在干部人选提名这件事上再站错队,那后果不堪设想。
可是他昨天刚答应和崔永浩一条心,所以他现在一时之间不知道该怎么办。
夜色渐浓,县委大院的灯光一盏盏熄灭。
唯有组织部部长高明办公室的灯,还亮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