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2 / 2)

如今,江云已是名副其实的唐家家主。

岳父唐修远早已将唐家所有产业和权柄悉数交到了这位女婿手中。

然而,这却让一心只想当个闲散富贵侯爷的江云叫苦不迭,每日面对堆积如山的账本和商务决策,比让他带兵打仗还要头疼。

是的,他的爵位也已晋升。

自倭岛血战归来,功勋卓著,皇帝杨宣龙心大悦,力排众议,将他从东海伯晋为东海侯,并欲加封兵部实职。

然而,江云却以“才疏学浅,恐负圣恩”为由,坚决推辞了入朝为官的旨意,甚至主动交还了水师虎符,只保留了一个荣誉性的虚衔。

此后,他便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了推动大昌全面开海的事业之中。

数年过去,成效斐然。

如今的大昌,已稳稳掌控了通往南洋、西洋(欧洲)乃至更遥远新大陆(美洲)的黄金航线。

巨大的海船满载着瓷器、丝绸、茶叶、琉璃等大昌特产,驶向未知的彼岸,换回巨量的白银、黄金、香料以及各种新奇物产。

汹涌的海外贸易,如同强劲的血液,为大昌这个古老的帝国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无数沿海百姓因此致富,国库前所未有的充盈。

而江云当年带回的红薯,经过皇庄的成功试种后,已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推广。

这种耐旱高产的作物,在无数原本贫瘠的土地上扎根结果,活人无数,极大地缓解了困扰历代王朝的粮食危机,使得大昌的粮仓前所未有的充实。

朝廷全面接管倭岛后,将其与琉球合并,设立琉球都督府,纳入直接管辖。

从那座浸满鲜血的金山银山中产出的贵金属,大部分被投入到海外贸易中,特别是用于购买南洋那些因气候温暖、一年三熟而极其廉价的稻米。

这等于是用倭岛的矿产,近乎无偿地为大昌换回了源源不断的海外粮食,彻底补上了帝国粮食安全的最后一块短板。

同时,被更名为琉球群岛的倭岛,其周边富饶的渔场也得到了系统性开发,成为了一个大型的海产品供应基地。

腌制好的海鱼、晒干的海货,通过便捷的海运,源源不断地送往大昌各地,进一步丰富了百姓的餐桌。

开海带来的不仅是财富,更是眼界和实力的绝对提升。

当北方草原上的游牧部落,还遵循着古老的周期,试图南下劫掠时,他们惊恐地发现,面对的不再是只有弓箭刀矛的边防军。

而是成排的、会喷吐火焰与死亡铅弹的燧发枪,以及那能将城墙轰塌的可怕火炮。

几次试探性的入侵皆以惨败告终后,北荒诸部终于意识到,那个曾经与他们纠缠千年的中原王朝,已然脱胎换骨,攀升到了一个他们无法企及的高度。

大昌顺势在边境开设大型互市,用粮食、茶叶、铁器、布匹等生活必需品,巧妙地控制住了草原的经济命脉。

失去了劫掠的可能,又对中原物资产生了深度依赖,北荒诸部在不知不觉中,被一点点蚕食、分化、吸纳,广袤的草原牧场,最终彻底并入了大昌的版图。

一个曾经内忧外患、饱受天灾与边患困扰的封建王朝。

在江云这只小小蝴蝶翅膀的扇动下,已然成长为雄踞东方、辐射四海、拥有无数海外飞地与藩属的日不落帝国!

版图之辽阔,国力之强盛,远超前面所有的朝代!

在某个夏日,江云来到沿海的港口。

阳光洒在无垠的海面上,泛起万点金鳞。

码头上桅杆如林,帆影蔽日,巨型吊臂正在将一箱箱货物装上远洋海船。

力工们喊着号子,商贾们高声议价,各种口音交织,一派繁忙兴旺景象。

远处,崭新的居民区鳞次栉比,炊烟袅袅,孩童在街巷中追逐嬉戏,人人脸上都带着安居乐业的平和与希望。

望着这翻天覆地的变化,看着这亲手参与缔造的盛世景象,江云心潮澎湃,感慨万千。

他这只意外闯入历史的蝴蝶,终于不负此生,扇动了一场改变世界格局的风暴。

极目远眺,海天一色,海风吹拂着他的衣袂,也吹动着历史的书页。

他不禁想起那首铭刻在灵魂深处的诗篇,一股豪情与沧桑交织的情感涌上心头,脱口吟诵,声震海天。

而这气象磅礴、意境深远的词句,随着海风,迅速传遍了港口,继而传遍了整个大昌。

《浪淘沙·北戴河》

大雨落幽燕,

白浪滔天,

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

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

魏武挥鞭,

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

换了人间!

(全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