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红薯入京(2 / 2)

江云拿起一个红薯,言语中充满确信,“此物不挑地,耐旱抗蝗,荒年可为主粮,丰年可为辅食,实乃天赐祥瑞!”

“好!好!好!”杨宣竟忍不住快步走下御阶,来到筐前,亲手拿起一个沉甸甸的红薯,反复摩挲,如同看待绝世珍宝,脸上洋溢着难以抑制的激动与喜悦,

“苍天佑朕!苍天佑我大昌!爱卿立此不世奇功,朕心甚慰!甚慰啊!”

他旋即下令:“传旨!即刻将祥瑞与《种植手册》移交皇庄!划出最优田亩,命最老练的庄头,一切依江爱卿之法试种!若有半分差池,朕绝不轻饶!朕要亲眼见它亩产二十石!”

“陛下圣明!”江云躬身,随即呈上自己精心编写的册子。

关于鸟粪石,他提及全部存于太仓,可辅助皇庄试种,因为太重,等后期一一运来京城。

君臣二人正沉浸在红薯带来的巨大喜悦与对未来丰饶景象的憧憬中时,一份来自东海的八百里加急军报,被侍卫匆匆送入殿内。

殿内欢欣的气氛为之一凝。

杨宣接过军报,迅速阅览,眉头先是微蹙,随即竟舒展开来,嘴角甚至泛起一丝意料之中的冷笑。他放下军报,看向江云,语气平静中带着掌控一切的从容:

“爱卿,石见那边,倭人的苍蝇们果然开始嗡嗡作响了。一些周边的小大名、豪族,嗅着银子的味道,按捺不住,开始零星骚扰矿场,试探我军的反应了。”

江云闻言,非但无丝毫紧张,反而露出一抹了然于胸的笑意:“陛下,一切尽在计划之中。留守的石见将士们,想必早已准备妥当。”

“不错。”杨宣颔首,眼中闪烁着老练谋算的光芒,“他们等的就是这一刻。让那些倭人亲眼看到银矿,让贪婪之心在他们之间燃烧起来。”

“传朕的旨意给石见守将:依照既定方略,假意不支,逐步后撤,放弃矿场。将近期开采所得所有银锭,悉数、安全地装船运回!一粒银渣都不必留给那些蛮夷!”

“陛下圣断!”江云接口道,语气带着冰冷的锐利,“待我大军携银撤离,留下的,将是一个被血腥与贪婪彻底吞噬的陷阱。”

“让倭岛那十数家所谓‘大名’,为了这座银山自己撕咬去吧!待他们彼此消耗得筋疲力尽、元气大伤之时——”

“——便是我大昌王师再次东渡,以犁庭扫穴之势,将整个倭岛银矿,乃至更多利益,彻底纳入囊中之机!”杨宣的声音斩钉截铁,充满了帝王的决断与野心。

君臣二人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以一座暂时无法完全消化且易成为众矢之的的银矿为饵,诱发倭人内乱,既可轻松带走已开采的巨额财富。

又能为下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征服铺平道路,这才是最符合大昌利益的深谋远虑。

“爱卿一路辛苦,且先回府好生休整。”杨宣心情极佳,温言道,“待银船归港,红薯试种展开,还有更多重任需爱卿肩负。”

“臣,遵旨!”江云躬身退下。

南洋的金矿与粮种,东海的银山与谋略,一幅更加波澜壮阔的蓝图正在他眼前徐徐展开。

大昌的航船,已真正驶入了深蓝,它的未来,必将超越所有人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