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建船厂(2 / 2)

“金银本是死物,唯有流通起来,方能创造价值。”江云转身,目光灼灼,“试想一条河流,若水流停滞,便会成为一潭死水,滋生污秽。唯有流动不息,才能保持清澈,滋养万物。”

他走回桌前,指尖轻点图纸:“钱财亦然。存在库中,不过是一堆不会下崽的金属。但若投入造船业,就如同开渠引水,今日投下一文,来日可能收回十文。”

唐修远若有所思:“这个道理老夫也明白。只是...”

“正是因为钱财需要流通。朝廷收回税银,用于民生军备;唐家获利,扩大生产,雇佣工匠;工匠得饷,购买米粮布匹;农人得利,方能安居乐业。这一整套流程,便是钱财流通的妙处。”江云说道。

他见唐修远听得入神,又道:“岳父试想,若人人都将银钱埋在地下,市面无银流通,会发生什么?商铺倒闭,工匠失业,农人弃田...最终连朝廷税银都收不上来。所以先贤有云:财源如水,宜疏不宜堵。”

唐修远抚须沉吟:“此言确有道理。但为何偏要投资造船?其他行业不可吗?”

“因为海运才是未来大势。”江云语气坚定,“陆路运输,耗时费力,运量有限。而一艘海船可载货数千石,不瞒岳父,小婿已经算过,一艘远洋商船往返南洋一趟,所获利润足以再造三艘同样的船。”

唐清婉适时插话:“父亲,夫君此次出海剿倭,对海上事务最为熟悉。他的判断,应当不会错。”

唐修远默然良久,忽然问道:“你需要多少银子?”

“初步估算,需银五百万两。”江云道,“不过小婿建议采用股份制。唐家可占大头,小婿也会邀其他可信之人参股。如此既可分散风险,又能广纳资源。”

“五百万两...”唐修远沉吟道,“差不多是唐家积蓄的大部分了。但你要知道,这可是要真金白银拿出去的。”

江云微笑:“岳父大人,我如今是封了爵,将来越儿也能承袭爵位,雪花盐也是今后都能够一直来钱的进项,我们家其实现在的日子已经是非常奢华的了。”

“所以,我们家不需要存有这么多的银钱,把这些钱花出去,产生效益,这样,才是利国利民,也是利于唐家,不然这么多的钱,那得招多少人红眼啊?”

唐修远闻言大笑:“哈哈哈哈,好,云儿,这个家日后也是也要交到你手上的,你想做什么就去做吧!”

江云喜出望外:“多谢岳父信任!小婿定不负所托。”

接下来的日子里,唐修远展现出皇商的效率与魄力。他虽未亲临现场,却通过得力管家调度资金,从各地采购上等木材,招募能工巧匠。

江云选址松江府海口处,亲自监督船厂建设。得益于唐家的雄厚财力,工程进展神速。不到一月,地基已然夯实,工坊初具雏形。

这日,江云回姑苏向唐修远汇报进展。二人站在唐府最高的望云楼上,远眺东方。

“岳父可知,为何这造船厂非要建在松江不可?”江云忽然问道。

唐修远摇头:“愿闻其详。”

“松江地处长江入海口,水路四通八达。上游木材可顺流而下,节省运输成本;下游直面东海,船只下水即可扬帆远航。”江云目光深远,“更重要的是,那里有深水良港,可泊巨舰。”

唐修远叹道:“云儿眼光之长远,老夫自愧弗如。看来这钱财流通的道理,你还真不是说说而已。”

江云微笑:“财源如水,我们要做的,就是开凿渠道,引导它流向最能滋养民生、富强国家的地方。”

暮色渐浓,东方天际隐隐可见一线蔚蓝。那是大海的方向,也是未来的方向。

江南造船厂的建设,正在这片土地上悄然开启一个全新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