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姑爷(公子)最好啦!”小青和小环瞬间欢呼雀跃,清脆的笑声在小院里回荡。
小青兴奋地跑去向唐清婉禀报。
隔着窗棂,对着小青轻轻点了点头。
晨光勾勒着她优美的侧脸线条,那平静的眉宇间,江云却敏锐地捕捉到一丝转瞬即逝的向往,如同投入湖心的石子,漾开微不可察的涟漪。
秦淮河畔,人潮初显。
虽离中秋尚有数日,但节庆的气氛已如涨潮般悄然漫溢。
街道两旁,不少铺子早早挂起了红彤彤的灯笼,售卖各色花灯胚子、彩纸、绢纱、月饼模具以及桂花、莲蓉等馅料的摊贩明显增多,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甜香。
行人的步履似乎也轻快了许多,脸上带着笑意,彼此交谈间,话题总绕不开灯会的猜想。
江云带着小青和小环,如同三尾活泼的小鱼,汇入了这渐浓的节庆溪流中。他们的目标明确——搜罗制作花灯的上好材料。
“姑爷,您快看这家!”小青熟门熟路地拉着江云停在一个摊位前,指着摊上摆放的细长竹篾,“您摸摸,削得又薄又匀,韧劲儿十足!做灯骨最合适不过了!”
“公子公子!”小环则被旁边布庄门口悬挂的几匹流光溢彩的轻薄绢纱吸引,“您瞧这匹湖蓝色的!像不像秦淮河的水?要是蒙在鲤鱼灯上,尾巴一甩,肯定像活了一样!”
“老板,”江云拿起一张韧性颇佳的浅黄色羊皮纸,“这纸透光性如何?若在上面题字作画,透出灯光来,效果可好?”他已经在构思灯谜和灯面装饰了。
三人兴致高昂,穿梭于各个摊位之间,挑挑拣拣,讨价还价,不多时,三人手上便提满了沉甸甸的收获。
成捆的细韧竹篾、各色轻薄透亮的彩绢、厚实耐用的羊皮纸、特制的鱼鳔胶、一小罐用来勾描金线银边的金粉银粉,甚至还买了几盏精巧的成品小花灯作为参考……可谓满载而归。
“呼——总算买齐啦!”小青擦了擦鼻尖沁出的细密汗珠,小脸红扑扑的,洋溢着满足的光彩,“回去咱们就动手!今年定要做几盏全姑苏城最漂亮的花灯出来!”
“嗯嗯!”小环用力点头,像护着宝贝似的紧紧抱着怀里的彩绢,大眼睛里全是憧憬。
江云看着两个丫头兴奋的模样,也是对中秋灯会起了兴趣。
他嘴角噙着笑,目光随意扫过街景,当瞥见不远处那座熟悉的、在暮色中已开始点亮檐角灯笼的“凝香阁”时,心思却瞬间从花灯上抽离,转向了另一件盘桓已久的“正事”。
“走,去凝香阁一趟。”江云脚步一转,毫不犹豫地朝那个方向走去。
“啊?!”小青脸上的笑容如同被寒霜冻住,小嘴立刻撅得老高,能挂个油瓶,“姑爷!您……您怎么又……”
她快步追上,声音里充满了恨铁不成钢的怨念,“咱们才买了这么多宝贝材料,不是说好回去做灯的吗?您这……是不是又惦记着去找哪位姐姐了?”
小环也停下脚步,大眼睛看看灯火渐明的凝香阁,又看看江云,小脸上写满了困惑,没敢吱声。
江云脚步未停,甚至没回头,只淡淡抛下一句,带着不容置疑的笃定:“是正事。一笔关乎未来的大买卖。” 语气斩钉截铁。
“哼!”小青在后面气得直跺脚,对着江云的背影做了个鬼脸,小声嘟囔,“‘正事’、‘大买卖’……回回都这么说!我看您就是……”
后面的话终究没敢大声嚷嚷,只能气鼓鼓地拽着小环的胳膊跟了上去,嘴里还碎碎念着,“灯料可别捂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