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百两画与世家子(1 / 2)

“哎,哎,哎!钱掌柜!口水!口水擦擦!”

江云指着钱掌柜那张大得能塞进鸡蛋的嘴,一脸嫌弃地提醒道。

“啊?哦!哦!哦!”钱掌柜如梦初醒,慌忙用袖子在嘴边胡乱抹了一把,老脸臊得通红,但那双眼睛依旧死死黏在画轴上,闪烁着难以言喻的惊叹光芒。

“嘿嘿嘿……”他发出无意义的干笑,仿佛魂魄还没完全归位,目光在画中女子那惊心动魄的曲线和逼真的肌肤光影上流连忘返。

“公……公子,”钱掌柜的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颤抖,枯瘦的手指几乎要戳到画中那裙摆开叉处露出的、在炭笔精妙光影下仿佛泛着温润光泽的雪白肌肤上,脸上不由自主地浮现出与其年龄身份极不相符的猥琐惊叹。

“这……这也是公子您的大作吗?”

“正是。”江云神色平静。

“这!这!这!”钱掌柜激动得语无伦次,枯槁的手指悬停在画纸上方,不敢触碰。

“公子此画……简直是夺天地造化!惊为天人!小老儿活了这把年纪,从未见过如此……如此逼真传神,又……又如此……”他搜肠刮肚,也找不出合适的词来形容这种超越了时代审美、直击原始感官冲击力的画风,最终只能归结为,“惊世骇俗啊!”

他脸上那混合着震惊、痴迷和一丝猥琐的神情,让江云都差点绷不住笑。

“嘿嘿,”钱掌柜终于艰难地收回目光,搓着手,眼中精光四射,恢复了商人本色。

“不知公子此画……是否也是有意割爱,交予小店售卖?” 这才是他关心的重点。

江云等的就是这句,立刻单刀直入:“钱掌柜是行家,依您看,此画……价几何?”

“这……”钱掌柜脸上的兴奋瞬间被难色取代,捻着胡须,眉头紧锁。

名家大师的墨宝他见过,那是千金难求的雅物,讲究的是意境和传承,有行无市。

可眼前这画……它太“真”了!真得不像画,倒像是把活色生香的美人封印在了纸上,拥有一种令人血脉贲张的魔力!这该归入哪一类?该定什么价?他纵横书肆画坊几十年,竟一时拿捏不准了。

就在钱掌柜犯难之际,一个清朗中带着几分骄矜的声音从门口传来。

“钱掌柜!铺子里可有什么新到的东西?”

话音未落,一位身着月白云纹锦袍、头戴玉冠的年轻公子已大步流星地走了进来。

他面容俊朗,眉眼间带着世家子弟特有的矜贵与疏离,目光随意地在店内扫视。

“哎呀呀!是王公子大驾光临!小老儿有失远迎,恕罪恕罪!”

钱掌柜一见来人,立刻换上了比迎接江云时还要殷勤十倍的笑容,迎了上去,忙不迭地让出自己那张最舒适的椅子。

“王公子快请上座!新到的雨前龙井,您尝尝!” 他亲自斟茶奉上,态度恭敬得近乎谄媚。

“王公子,小店新到了一部话本,名唤《白蛇传》,故事曲折离奇,文笔……呃,别具一格,在城中卖得极好,公子可有兴趣一观?”钱掌柜卖力推销着。

然而,王公子的目光,却如同被磁石吸引,瞬间定格在钱掌柜书案上那幅展开的炭笔画上!

他手中的茶杯顿在半空,脸上的漫不经心顷刻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极度的震惊和……痴迷!

“这……这是何人所绘?!”王世文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他几步上前,小心翼翼地从钱掌柜手中“夺”过画轴,动作轻柔得如同捧着一件稀世珍宝。

他的目光贪婪地逡巡在画纸上,手指竟不由自主地、极其轻柔地抚过画中女子那在光影勾勒下显得无比深邃的“沟壑”与裸露的修长玉腿,口中喃喃赞叹。

“此……此非人间笔墨!简直是……是九天玄女临凡尘!” 他的眼神充满了纯粹的、近乎艺术崇拜的痴迷。

江云暗自得意,虽然这些画都是以唐府丫鬟为原型,但经过他融合了现代审美和“美颜”魔改的——大长腿、a4腰、前凸后翘的极致比例,加上炭笔独特的光影质感,对古人来说,可不就是降维打击的“仙女”么?

钱掌柜见王公子如此痴迷,心中一紧,又瞥见江云淡定的神色,连忙介绍:“回王公子,此画正是这位江公子所作!江公子今日携画前来,正是欲与小店商议售卖事宜,只是这价格……小老儿一时也……”

江云见状,也是拱手一礼:“在下江云,字太白。”

“江云?江太白?”王世文闻言,猛地抬头看向江云,眼神中的痴迷瞬间又添上了几分惊诧。

“你就是那位作出‘人生若只如初见’的江太白?!” 他语气中的居高临下瞬间消散了大半,取而代之的是面对同道之人的郑重。

钱掌柜也瞪大了眼睛,失声道:“公子!您……您就是江太白?!哎呀呀!您可瞒得小老儿好苦啊!”

他想起那首风靡姑苏、令无数闺阁小姐和文人墨客倾倒的《木兰花令》,再看看眼前这位写“粗鄙”白话话本的赘婿,巨大的反差让他脑子有点转不过弯。

“公子既有如此惊世诗才,为何……为何那话本却……却通篇大白话?这……这……” 钱掌柜一脸困惑。

江云心中警铃大作!糟了!光顾着卖画,忘了“诗人”和“话本作者”人设冲突这茬了!他哪会作诗?抄来的!写话本用白话?那是真不会写古文啊!

“咳咳,”江云急中生智,脸上堆起高深莫测的笑容,“钱掌柜此言差矣。诗词乃阳春白雪,话本乃下里巴人,受众不同耳!用这大白话写故事,正是为了通俗易懂,雅俗共赏,让贩夫走卒也能领略故事之妙!你看,效果不是很好吗?”

他强行把“能力不足”解释成了“战略下沉”。

钱掌柜听得一愣一愣的,虽然觉得哪里怪怪的,但“雅俗共赏”、“效果很好”是事实,只得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公子高见……高见……”

“哈哈!太白兄高才!见解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