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说,中原人拜什么信什么的都有,可能今日跟明日的‘信’都不一样。
中原人讲求实用主义,不同需求‘拜’、‘信’不同的神仙或者是信仰。。
佛家讲究现在,也就是活好当下,做好现在手边的事情,给你以心理辅导安慰。
道家讲究未来,就是给你未来和希望,具有未来价值意义,但又不能立马兑现。
毕竟世上大概率是没有真神,怎么可能给出你正确答案?
即使这个世界有真神;那么,又怎么可能廉价到跟你去做交易呢?
卢漫若信步走上因帕尔寺庙山路台阶来到高处,望眼看去,山高云低,一览众山小。
寺庙建筑群规模远超于五台山数十倍,依山而建,高低起伏,错落有序,甚为壮观。
衣着华贵的信徒由专门的僧人单独接待、召见。
衣着普通或者衣衫破烂的平民围着大殿满怀虔诚。
努力奉献着自己的钱财和信仰力量,丝毫没有感到这是无效的奉献精神行为。
卢漫若逛了大半天,也仅仅转了个二二三三,更没有看到所谓的武僧和修炼场。
这个寺庙连体建筑群实在是太大,约莫估计占地至少几十万亩之多。
你又不可能爬到楼顶俯视寻找,这种千年古刹之所以存在至今并非易事。
但越是这样越是知道肯定有表面看不出来的地方和禁区所在。
否则,这里的安全保卫如何确定呢?
大型寺庙必然存在护院、护法武僧。
必有存在独到之处和神秘所在。
经过细心留意观察,有一处庞大密集的建筑群你怎么也走不过去,走过的人以为进去过实则根本就没有进去。
所有建筑相似,风格一致,别无分号。
要不是卢漫若专门刻意寻思和研究也没有发现他的真实所在。
而且所处位置在建筑群最高处,没有参考没有对比,没有不同的建筑,全部一致,你根本就发现不了。
这个建筑群大概是按照阵势进行布局的,犬牙交错,跌宕起伏,周围的建筑圈团团围住,守护在中央。
只见高处绿树成荫,留心观察就能够感觉到比外围的树木多一些粗壮一些。
卢漫若到底是如何发现的呢?
基于两个点,一是建筑上端修补涂染颜色新旧不同,走过一次没有发现这个翻新的颜色。
这才引起注意,反复走了两次,看着走进去了实则根本就是走到相似的建筑群。
根本就没有进去的路,始终在外围转圈圈。
二是卢漫若现在所处得位置,观察到一个禁入的建筑只有僧人进出,但是没有信徒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