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校园里的梧桐树叶黄了又绿。
转眼已是1984年秋天,刘振华升入大二的第一个月。
刘振华的华兴r11成了港大一道惹眼的风景线,副驾驶座上时常变换着不同的倩影。
有时是长发飘飘的艺术系女生,有时是笑容甜美的外语系学妹,那辆银色跑车仿佛成了他流动的行宫。
"老三这换女友的速度,比我换球鞋还快。"
赵刚在阳台晾衣服时,看着楼下刚刚驶离的跑车感叹道。
李哲从书桌前抬头,推了推眼镜:"根据统计,这一年他已经换了五位女伴,平均两个月一个。"
王睿捧着刚到的《c++程序设计》,小声补充:"不过三哥对每个都很好,上次那个艺术系的学姐分手时,还收到了一块卡地亚手表作分手礼物。"
确实,刘振华在情场上一向大方。
香奈儿的包包、蒂凡尼的项链、米其林餐厅的烛光晚餐,他从不吝啬。
只是这些关系都像朝露般短暂,最长不超过两个月。
但说来也怪,万花丛中过的刘振华,唯独对学生会文娱部的李晓彤始终念念不忘。
那个气质清冷、做事干练的女生,至今对他的所有邀约都礼貌回绝。
"你说李晓彤到底喜欢什么样的?"某天晚上,刘振华难得没出门,躺在床上突然问道。
赵刚正在举哑铃,闻言差点闪了腰:"不会吧老三,你还惦记着李部长呢?"
"越是得不到的,越是挠心。"
刘振华双手枕在脑后,望着天花板出神。
李哲合上手中的《刑法学》,一针见血地指出:
"你这大概是典型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障碍反而增强了吸引力。"
王睿弱弱地插话:"可是三哥,我听说李晓彤家境很好,她父亲好像是教育局的领导..."
刘振华轻笑一声,眼神却格外认真:"这才有意思,不是吗?"
这天下午,刘振华那辆标志性的华兴r11再次停在了文娱部活动室外,引得路过的学生纷纷侧目。
他倚在车边,手里把玩着一个蒂凡尼的蓝色小盒子,目光却紧盯着活动室的门口。
门开了,李晓彤和几个部员有说有笑地走出来。
她今天穿着一件简单的白色衬衫搭配牛仔裤,长发束成利落的马尾,却依旧掩不住那份出众的气质。
“李部长。”刘振华迎了上去,脸上挂着他惯有的、带着几分痞气的笑容。
李晓彤脚步一顿,脸上的笑意淡了些,对同伴们点点头,让他们先走。
“刘同学,有事?”她的语气礼貌而疏离,目光扫过他手中的首饰盒,没有丝毫波动。
“路过,想着李部长为校园文化建设辛勤操劳,聊表心意。”
刘振华将首饰盒递过去,动作随意得像递一瓶水。
李晓彤没有接,只是微微挑眉:“刘同学的心意我领了。不过,学生会干部有规定,不能收受此类礼物。如果没别的事,我先走了,还有个活动方案要审。”
看着她转身欲走的背影,刘振华又一次感到有些无力。
钱砸不动,礼物送不出,约也约不到,这女人简直油盐不进。
“等等,”他上前一步,挡在她面前,收起了几分玩世不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