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们虽疲于奔命,却个个精神亢奋,他们从未经历过如此目标明确、决策高效且资金实力雄厚的投资浪潮。
一份份正式的投资意向书、
项目建议书像雪片一样堆满案头,
审批流程被极大地推动着向前。。
电视新闻里,也开始频繁出现相关报道:
“本台消息,港资华兴集团旗下电子公司今日与我区正式签约,投资建设现代化集成电路封装厂……”
“华兴制衣项目落户我区,预计可提供超过两万个就业岗位……”
“由华兴建业承建的首个高标准工业园,已于今日破土动工……”
每一条简讯背后,都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项目和庞大的资金投入。
华兴集团项目落地的消息,比任何官方宣传都更迅速地席卷了城乡。
真正的轰动效应,始于各个预定厂区门口临时支起的几张木桌、一块手写招牌,以及桌后那条迅速蜿蜒、见首不见尾的长龙。
招工点就设在尘土飞扬的工地旁,简陋至极,却仿佛带着巨大的磁力。
从四面八方闻讯赶来的青年们,
穿着朴素的蓝布工装或洗得发白的旧军装,
提着尼龙袋或帆布包,眼神里交织着忐忑与炽热的期盼。
他们紧紧盯着桌前那块硬纸板上的招工启事,仿佛在端详一张通往新生活的船票。
启事上的字迹粗犷却清晰:
华兴制衣厂 招工
工种: 流水线操作工、熟练车工、质检员
要求: 年龄18-40岁,身体健康,高小文化
薪资标准:月薪300元人民币——这几乎是当时内地普通工人工资的五到六倍。
福利待遇:
包食宿:提供集体宿舍与工作餐;
月休四天:按国家规定享有法定节假日;
绩效奖金:每月超额完成产量,另有奖金,多劳多得;
缴纳医疗保险:这份在当时极为罕见的企业保障,意味着生病就医有了实实在在的依靠;
劳保用品:统一发放工作服等劳保用品。
“三百块!还包吃住、给交医药费!”
队伍中不时响起压抑不住的惊呼和窃窃私语。
这个数字对于他们而言,
是一个不敢想象的天文数字,
意味着不仅能养活自己,
还能有余力补贴远方的家庭,
甚至攒下一笔可观的积蓄。
改变命运的机会,就实实在在地摆在眼前。
长龙在烈日下缓慢而有序地移动着。
华兴的招工人员拿着喇叭高声维持秩序:
“大家排好队,不要挤!现在先登记信息,等工厂建好了,就统一通知开工!”
每一个被简单问询、点头录用的年轻人脸上,都会瞬间绽放出灿烂的笑容,紧紧攥着那张薄薄的报到单,如同攥住了未来的希望。
这支由华兴招募的产业大军,还未正式上岗,已然成为特区建设中最具生命力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