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到达羊城(2 / 2)

刘光福尝了一口,腊味的咸香、米饭的清甜与锅巴的焦脆在口中交织,不禁赞叹:

“真好!这饭里吃的不仅是味道,更是匠心与用心。”

席间没有过多的酒桌套路,只有围绕美食与风土的真挚交流,氛围融洽而踏实。

饭后,郑泽宏正要招呼众人前往招待所休息,

刘光福却轻轻拉住了他的手臂。

“郑市长,”

刘光福的语气诚恳而坚定,

“您的盛情款待,我们都真切地感受到了”

“这顿煲仔饭不仅暖了胃,更暖了心。”

他望了望窗外明媚的秋阳,继续说道:

“不如就请您带我们去参观参观那些老厂子,让我们早点了解情况,也好早点开展工作。”

郑泽民闻言,眼中顿时漾开惊喜的光芒。

他用力握住刘光福的手,声音里带着难掩的激动:

"太好了!刘总,你们有这样的劲头,实在是让人振奋!我这就安排,咱们立刻就去第一纺织厂!"

他笑着环视众人,语气愈发亲切:"厂里的老师傅们要是知道各位来了,准要高兴得合不拢嘴!他们最盼的,就是有人来亲眼看看咱们羊城老厂子的真本事!"

夕阳西下,为羊城的老工业区披上了一层金色的薄纱。

当郑泽宏市长的车队驶入第一纺织厂大门时,早已得到消息的老厂长正带着几位技术骨干在厂部门口等候。

厂区门口悬挂的“大干快上,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奋斗”的红色横幅,点明了当时的时代主题。

“欢迎各位同志来指导工作!”老厂长快步上前握手,语气热忱又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焦虑。

车间里,老式织布机的轰鸣声震耳欲聋。

刘光福和周航看到的是普遍存在的时代性困境:

机器严重老化,车间管理方式传统,纺出的布匹虽然结实,但花色、质地和一致性与国际标准乃至国内先进水平相比,确实存在明显差距,缺乏市场竞争力。

技术科长语气直白道:“不瞒各位同志,我们的产品现在主要是按计划调拨,真要放到市场上,很难竞争。设备更新换代太难了。”

考察持续了近两个小时。

刘光福和周航仔细查看了生产线的每一个环节,他们的表情从最初的热情逐渐变得凝重。

他们清楚地看到,这不是简单的“更新设备就能解决”的问题,而是从技术、管理到观念都需要全面升级的系统性挑战。

离开时,夜幕已然降临。

回到招待所,两人简单洗漱后,便各自歇下。

他们需要养精蓄锐,因为明天一早,还要去机械厂看看情况。

窗外,羊城的夜色宁静而深沉,掩盖了白日里的一切喧嚣与现实的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