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考察(加更)(2 / 2)

工人们别无选择,在计划经济时代,工作由国家分配。能进入国营大厂当工人是一份令人羡慕的“铁饭碗”。虽然工作环境艰苦,但为了这份稳定的收入和崇高的“工人阶级”地位,工人们通常选择默默忍受。

邓向荣似乎看透了他的心思,轻声说道:“刘董事长,您也看到了,我们确实需要帮助。”

刘光天没有立即回答,只是深深地看着窗外。良久,他才缓缓说道:“不仅要新设备,更要改善工人们的工作环境。他们值得在更好的条件下工作。”

会议室里,茶香袅袅。双方刚落座,刘光天便开门见山地说道:“各位领导,今天的考察让我感触很深。”他双手交叉放在桌上,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位干部。

“国家要发展,经济必须先行。我们看到老师傅们有技术、有经验,工人们有干劲、有责任心,但是,”他稍作停顿,声音坚定有力,“现有的设备已经难以满足现代化生产的需要。”

“我们有技术,有资金,愿意投入进来扩大工厂规模、升级设备。”刘光天向前倾身,“我们可以引进先进生产线和技术,把产能和品质提上去。让老师傅们的好手艺,配上好设备,造出优质的产品。但是……”

刘光天的话音刚落,会议室陷入了短暂的沉寂。茶香依旧袅袅,但空气仿佛凝固了。几位部委领导交换着复杂的眼神,有人下意识地摩挲着茶杯,有人不自然地清了清嗓子。

刘光天身旁的法务负责人推了推眼镜,谨慎地开口:“据我们了解,贵国目前不允许成立外资企业,甚至合资企业。请问这些结构性障碍该如何处理?我们很担心投资的法律保障。”

会议室再次陷入沉默。窗外的阳光斜照进来,在会议桌上投下长长的影子。

工业部罗部长沉吟良久,终于开口,语气中带着几分无奈:“刘董事长,您说得很好,句句在理。但是……”他顿了顿,似乎在斟酌措辞,“现行的政策确实不允许外资直接投资办厂。这是原则问题。”

外贸部邓向荣副部长接过话头,声音温和但立场坚定:“不过,事在人为。我们可以采取变通的办法——比如由你们提供设备和技术支持,我们以租赁或者技术合作的形式进行。很多国外厂商已经开始这样操作了。”

刘光天眼中闪过一丝了然的笑意,颔首道:“邓部长的意思,我明白了。说白了,就是一种‘外包代加工’的合作模式,对吗?”

他身体微微前倾,语气清晰而务实:“由我们港资方面投入资金、先进设备和关键技术人才;国内厂方则提供生产场地和劳动力。生产出的合格产品,由我们按照约定价格统一回购、负责销售。这样既绕开了目前的政策限制,又能实实在在提升产能和技术水平——是这样吗?”

邓向荣闻言,当即抚掌笑道:“正是这个意思!刘董事长果然一点就透。这样既符合当下的政策要求,又能实实在在地把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引进来,带动我们的工厂转型升级,是双赢的好事啊。”

他说着,端起茶杯轻轻呷了一口,语气愈发恳切:“我们这边一定会全力配合,确保项目顺利落地。毕竟,让老师傅们的手艺不至于被陈旧的设备埋没,让工人们能学到新技术,这才是最实在的。”

华兴集团投资部负责人眉头微蹙,语气平和却坚定:“邓部长,请恕我直言。这样的合作模式,恐怕与我们华兴集团的理念有所出入。”

他稍作停顿,目光扫过在场的中方领导,继续道:“我们集团的核心价值观,从来不是通过压低劳动力成本来获利。恰恰相反,我们在港岛始终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支付的薪酬一直是行业顶尖水平。”

他稍作停顿,目光扫过在场的中方领导,继续道:“许多国际厂商寻求这种代工模式,看中的无非是内地相对低廉的人工成本。但华兴的投资理念不同——我们更看重技术升级后的质量飞跃和长期市场潜力,而非短期的成本优势。目前的方案,似乎并未完全体现我们华兴真正的投资理念。”

会场气氛一时有些凝滞,这番直白的表态让在座的干部们无话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