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加入研究所(1 / 2)

考试的结果出来的很快,只是一张试卷,对于清大的老师来说,超级简单。

毫无疑问的满分,毕竟只是大一的知识点,要知道刘建国可是提前学习了四年大学的知识量。

这个结果孙教授还是很吃惊的,毕竟本来他定的界限就是90分就行,没想到刘建国能做到满分。

不过这也就更好了,下午也没耽误时间。

在学校里办完事,就带着刘建国一起去了研究所。

所长带着亲自带着刘建国入职,入职手续自然办的很快。

作为刚刚入职的研究员,刘建国是最低一等的研究员-研究实习员。

在这之上还有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三个等级。

作为研究实习员工资是30-50元每月,不过因为刘建国之前已经研究出来一种钢铁,孙教授直接给了刘建国50元每月的工资。

其实按道理来说,以刘建国研究出来新的钢铁配方功劳,本应该升一级。

但无奈的是这钢铁配方是属于轧钢厂的,研究所不可能根据这个功能给刘建国升级。

不过这也足够了,刘建国现在轧钢厂领着两份工资,学校领一份补贴,这边又领一份工资,一个月二百多当真是属于高收入人群。

只不过轧钢厂那边,刘建国还是要找个机会把一份工资退回去。

明年就是一个好时候,按照历史记载,明年大旱结束,全国各地开始下大暴雨。

就连四九城都糟了水,到时候自己就把这些工资捐了。

省的以后有人拿这事情攻击自己,当然到时候搞个私下捐献,拿着捐献证明,说不定还能钓鱼。

快乐的成为了一名研究实习员,孙教授直接让齐军给刘建国进行介绍研究所的研究项目。

虽说这里是钢铁研究所,但是研究项目也不仅仅是研究钢铁配方。

除了研究钢铁配方之外,研究所还要研究怎么探测钢铁其他元素的含量,以及一些元素的提取,比如钼、鉻之类的。

自从老毛子前两年和国家闹掰,这些金属材料的进口就被毛子掐住了脖子。

国家从来不怕卡脖子,不管是前世还是今生。

咱们国家的学者遇到卡脖子的问题,那就是自己搞。

卡那我就在那个地方突破,咱们国家学者就这点硬气。

杀不死我的终究是我强大。

不过看着眼前的项目,刘建国不由的皱了皱眉。

如果没记错的话,自从毛子开始卡脖子之后,国家60年代对于钢铁的研究主流是时效马氏体钢。

这种钢材是以无碳(或微碳)马氏体为基体的,失效时能产生金属间化合物沉淀硬化的超高强度钢。

它不用碳而靠金属间化合物的弥散析出来强化。

20 世纪 60 年代初由国际镍公司首先开发出来,60 年代中、后期是其研究和开发的黄金时代。

国家也是在62年之后才听闻了这种钢材,随后加大力度投入研究。

在不断研究改进,开发出了无钴马氏体时效钢等多种变异钢种。

这些钢材加在一起足有数百种,其中控制各种金属的含量可以得到很多不同种类的合金。

最最关键的是这一大类金属可以应用于航天航空领域,模具制造领域,汽车工业领域,海洋工程领域以及核能领域。

这些领域可以说是未来国家发展的重心,甚至于就是到了自己穿越的那个年代这一类的钢铁还十分具有开发价值。

如果国家能够早一点开发出这种钢铁,不说直接完善工业化体系,对于工业化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