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吃瓜一直是我最大的乐趣,我小步上前,准备看看是咋回事。
来到最前方,才发现是几个人站在那拦婚车。
“不给烟我就不走。”领头的人我认识,庄强嘛,老熟人了。
婚车上几个人坐在那,一动都不动,就像看不到一样。
我寻思这新人也太不上道了,隔这堵半天,人家要烟给两根就是了。
这么喜庆的日子,搞得警察都来了,何必呢。
这事我不可能管,因为我自己都是拦车的一份子,而且我没觉得有什么不妥。
流传下来的习俗,就是这样。
虽然我没结婚,但我家那破房子建起来的时候,都得按习俗撒糖果和花生。
对于庄强这么大的孩子,警察其实也没什么办法,总不能给他铐上带走吧。
而且人家堵婚车,在我们家乡,是很常见的。
小镇不大,遇到熟人的几率就大了,出警的不是别人,正是张莹他爸。
“你们赶紧走,在这影响交通,后面车子都堵住了。”张莹他爸拉着庄强的胳膊,想将他拉到路边。
此时马路已经堵成了长龙,喇叭声此起彼伏。
“不给烟我就是不走,有本事你把我抓进去。”庄强梗着脖子,对警察毫无惧意。
这要是在城市里,堵成这样,庄强说不准就被强硬的拉走了。
但在小镇上,不可能的,警察不会这么干。
而且警察和村里大多数长辈都认识,你把人家儿子抓进派出所,像什么话,背后舌根子都嚼烂了。
直到警察到了,婚车上的人才下来。
“人家要烟就给呗,结婚这么喜庆的日子,别耽误了好时辰。”张莹他爸有些无奈的对新人家属说道。
这要是中年人拦婚车,还好说一点。
十六七的孩子,那天不怕地不怕的,讲道理还讲不通。
“不是我们不给,他一要就一人一包,还要二十多的烟,怎么给啊,前面还有不少拦车的,都跟他一样,这得多少钱啊。”家属摇着头说道。
跟庄强一起的,起码有七八个,这一人一包就小一条了。
合着庄强等人不是占习俗讨喜气,而是隔这发展产业链来了。
这一天要个两条烟,比我打工半个月都强。
一直到出元宵都有人结婚,这每天坚持下来,我滴个乖,简直是暴利。
怪不得别人都说,努力攒钱,不如恶事做绝,看庄强几人口袋满满当当的,想必已经要到了不少。
遇到他这种无赖,尤其是结婚的日子,很多人都会选择硬着头皮吃闷亏。
我个人是非常支持传下来的习俗,但庄强这种行为不叫习俗,根本就是无耻恶霸。
哪像我和梁启文,就算拦婚车,新人都是笑嘻嘻的离开。
几根烟换几句祝福,新人真的不会那么小气,我们占到了便宜,新人收获了祝福,这就是双向奔赴。
这就是习俗存在的意义,但偏偏有些人,打着习俗的名义,做的尽是流氓的混账事,才会把原本的习俗,变得越加浑浊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