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第7前进电子对抗中心外围,最后两百米的开阔地带。
这片区域被精心清理过,视野极佳,地面下、草丛中布设了密集的震动传感器和红外感应线。
几支五人编制的红军巡逻队牵着军犬,沿着固定路线交叉巡逻。
探照灯的光柱规律性地扫过每一个角落。
戒备森严,几乎无懈可击。
在开阔地边缘的茂密灌木丛后,苏青橙透过微光夜视仪,冷静地观察着这一切。
她的大脑飞速运转,计算着巡逻队的间隙、探照灯的盲区以及传感器可能的覆盖范围。
传统的渗透方式在这里风险极高,任何一点疏忽都会导致前功尽弃。
“队长,硬闯不行,触发传感器就全完了。”技术侦察李雪悄声汇报,她的终端上模拟出的传感器网络密密麻麻。
青橙应了一声,目光却投向了开阔地一侧——那里有一条人工挖掘的、用于排水的浅沟,沟里堆积着一些落叶和枯枝,散发着淡淡的腐殖质气味。
沟渠并不深,无法完全隐藏身形,但它的走向,恰好蜿蜒指向电子对抗中心营地的侧后方。
一个大胆的念头在苏青橙心中形成。她回想起苏寒教官曾说过的话:“特种作战,不仅要利用地形,更要利用人的思维定势。男人和女人的思维模式有时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在特定环境下就是武器。”
“张猛,林雨。”苏青橙低声道。
“到!”
“看到那条排水沟了吗?我们需要制造一点‘自然’的动静。”
“明白!”
张猛和林雨对视一眼,瞬间领会了队长的意图。
她们没有选择使用技术装备干扰,而是像两只灵巧的狸猫,悄无声息地迂回到开阔地的另一端。
张猛从战术背包里取出一个小心保存的小布袋,里面是她沿途收集的一些特殊浆果和昆虫分泌物混合而成的“天然引诱剂”。
她将少许涂抹在一块石头上,然后用巧劲将石头掷向排水沟上游远离她们渗透方向的区域。
几分钟后,一阵轻微的骚动从那个方向传来。几只夜间出来觅食的田鼠被气味吸引,在沟渠边缘窸窸窣窣地活动起来,偶尔触发了一两个低灵敏度的震动传感器,引起了巡逻队的注意。
“那边有动静!”一名红军士兵警惕地端起枪。
“可能是野兔或者田鼠,经常有的。”另一名经验稍老的士兵看了看,不太在意,“保持警惕,过去个人看看。”
一支巡逻队分出一人,小心地向骚动源走去。
而其他人的注意力,也被短暂地吸引了过去。
就在这一刹那的注意力转移间隙,苏青橙打了个手势。
“王兰,李雪,掩护!其他人,跟我来!”
她没有选择匍匐前进——那样速度太慢,且在传感器上移动痕迹明显。
而是采用了另一种令人意想不到的方式:她们如同舞蹈演员般,用极其轻盈且古怪的步法,几乎是脚尖点地,沿着排水沟边缘那些因为潮湿而相对松软、可能部分屏蔽了地下传感器感应的区域快速移动!
这种步法对核心力量和平衡感要求极高,是她们在雨林训练中为了通过特殊地貌而摸索出来的,充满了女性特有的柔韧和精巧。
更令人叫绝的是,苏青橙让队员们将事先准备好的、用特殊隔热材料包裹的少量体温模拟块。
结合一些枯叶,制作成类似小动物巢穴的形状,故意遗留在她们经过路线旁一两处显眼的位置。
果然,那名去检查的红军士兵发现了被吸引来的田鼠和那个粗糙的“巢穴”,松了口气,对着通讯器报告:“没事,是田鼠捣乱,可能在这边做窝了。”
指挥塔台里的红军值班军官听到汇报,也放下了心:“收到,继续巡逻。注意驱赶,这些小动物老是误触传感器。”
夜莺小队,就这样在红军眼皮底下,利用对自然环境的细微模仿和男性思维的习惯性判断,有惊无险地越过了最后一道防线,成功渗透到了电子对抗中心营地边缘的阴影里。
然而,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就在她们准备按照预定计划,分头安装爆破装置时,意外发生了。
负责警戒侧翼的陈雪突然通过骨传导耳机发出急促的预警:“队长!三点钟方向,废弃观测哨!有埋伏!不是普通守军,是特种部队!他们发现我们了!”
苏青橙心头一凛,顺着陈雪指示的方向看去。
只见约百米外,一个半地下式的废弃观测哨里,隐约有几个模糊的身影,枪口已经对准了她们的方向!
对方显然极其专业,一直保持着静默,直到夜莺小队完全进入伏击圈才露出獠牙。
是铁手带领的利剑第二小队!
他们果然在这里设伏!
“暴露了!执行b计划!快!”苏青橙当机立断。
b计划是应对突发暴露的紧急强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