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监镇也想修道?(1 / 2)

洪州在江西,乃是钟传的大本营。

而长吏也非胥吏,乃是县级官员的一个统称,县令这个职务也分大小,主要看治所的位置。

长安县令也是县令,跟地方县令能一样么?

刘靖疑惑道:“夫人既是洪州人士,因何在此?”

那小妇人苦笑一声,解释道:“好请监镇知晓,愚夫祖籍扬州,去岁寒食节,奴一家人前往扬州扫墓,拜访族老,途径润州之时,不曾想遭遇兵灾。我夫妇侥幸逃脱,本想前往金陵避一阵子,结果途中被匪寇所掳。”

“原来如此。”

她说兵灾,刘靖立即想到去岁安仁义等人叛乱。

说起这一路的遭遇,小妇人眼泪又往下流,撩起衣袖擦了擦眼角,她盈盈一拜:“今日得救,我夫妇感念监镇大恩,没齿难忘,可否允我等归乡?”

刘靖点头道:“自然可以。”

举手之劳,结个善缘。

小妇人大喜过望,连忙说道:“监镇可否留下姓名,救命之恩,我夫妇定有厚报。”

刘靖笑着摆摆手:“我名刘靖,此事不过举手之劳,报答就不必了。”

他这一笑,如朗月入怀,让小妇人心头一颤,连忙挪开视线,不敢再看。

“监镇,监镇,咱们发了,这帮匪寇竟恁有钱,足足搜出上千贯之多。”李松兴高采烈地声音由远至近。

他本以为能有个一两百贯就算不错了,结果不搜不知道,一搜吓一跳。

金银首饰还真不少,此外还有一张价值高达五百贯的飞钱。

李松他们当初在十里山当匪寇的时候,也干了几笔买卖,但是和这帮匪寇比,就显得小巫见大巫了。

只见他一路飞奔着来到刘靖身前,手中还拎着一个布包。

随着布包落地,显露出一堆金银首饰。

“监镇,还有一张飞钱,好似是五百贯,具体在哪兑换,俺也看不懂。”李松说着,将一张飞钱递了过去。

他不认得字,整张飞钱,只认得中间那个大写的五。

刘靖刚刚接过,还没来得及细看,就见那名男子语气焦急道:“这是俺的飞钱,快还我!”

话音刚落,庄三儿与李松等人齐齐看向他,凶恶冰冷的眼神,让那男子打了个哆嗦。

尤其是李松,右手搭在腰间横刀之上。

只待刘靖一声令下,就会瞬间斩下对方的脑袋。

这帮魏博牙兵骄横跋扈,杀人越货时常干,抢到的那就自己的,现在竟然有人敢要回去,岂不是自寻死路?

见状,刘靖假意训斥道:“这是作甚,我们乃是官兵,并非匪寇,既然是人家的东西,自然要物归原主。”

相比之下,那名小妇人倒是识趣的紧,为人处世更为圆滑,只见她撩了撩耳畔凌乱的发丝,抿嘴笑道:“愚夫一时失言,还望诸位莫怪,这飞钱确实是我夫妇带来,不过既已被匪寇夺去,也就非我之财,诸位军爷难得来一趟,自然不能白跑,权当请诸位吃茶饮酒。只求监镇能施舍一些盘缠,好让我夫妇归家。”

瞧瞧这话,说的多好听。

这是个聪明的女人,否则如何能在身陷匪窝之中,保全丈夫与孩子的性命?

男子还想说话,却被小妇人狠狠瞪了一眼,只得委屈的闭上嘴。

“夫人言重了,我等并非匪寇。”

刘靖饶有兴趣地笑了笑,将飞钱递了过去。

小妇人却后退一步,神色真挚道:“监镇视金钱如粪土,品德高尚,民女敬佩,方才所言皆是真情实意,还请监镇与诸位军爷莫要嫌弃。”

飞钱这东西,只能去指定的商号质库兑换,不能当做钱用,对他们如今而言,还不如一把铜钱好使。

况且,真把这些官兵惹急了,恐怕性命难保。

这深山老林的,杀了也就杀了,失踪这么久,只怕洪州的亲眷,以为他们早就死于去岁的兵灾呢,连个收尸的人都没有。

这年头,兵与匪是分不清的。

“既如此,我就代麾下弟兄们收下了,待回到镇上,我自会安排船只送夫人归乡。”刘靖将飞钱塞入怀中。

小妇人感激道:“民女多谢监镇。”

庄三儿小声问道:“监镇,剩下的人怎么处置?”

刘靖交代道:“劫掠上山之人让他们自行归乡,至于剩下的匪寇,先带回镇上,秋后问斩。”

“属下明白!”

庄三儿明白他的意思,高声应道。

什么秋后问斩,真要杀这帮匪寇,还需要这么麻烦,直接一刀剁了就行。

显然,自家监镇是打算将这帮匪寇收入麾下,编入新军之中。

所谓的秋后问斩,只不过是场面话,说给小妇人和那些俘虏听的。

很快,刘靖带着百余人下山了,至于山寨,在被士兵们扫荡一空后,一把火给烧了。

回到镇上后,这番阵仗引得不少居民围观。

当得知监镇亲自率兵剿匪,灭掉盘踞十里山南麓的匪寇窝后,镇中居民纷纷拍手叫好。

尤其是镇上的商户,最是开心。

以往朱延庆在时,光收钱不办事,麾下丘八还时不时祸害镇上百姓,横行无忌。

新任监镇上任后,不但约束麾下丘八,还亲自带兵剿匪。

好官儿啊!

嗯,这会儿百姓评价一个官员好坏,就是这么简单。

只要约束手下,不祸害治下百姓,还能稍稍干点实事,那就是青天大老爷了。

眼见天色已晚,刘靖给那对夫妇安排了住所,又给他们拿了二十贯钱。

二十贯钱,足够他们买一身新衣裳,好吃好喝的回洪州了。

钱给多了,对这夫妇并非是好事。

回到牙城,刘靖照例论功行赏。

他参仿的,乃是唐时的三马分肥制度。

古时打仗,与后世电视剧电影描述的完全不一样,除开作战的大军之外,还有运送粮草辎重的民夫、邮局、随军商人、奴隶贩子以及随军妓女。

这些后勤人员的数量,远高于作战的士兵。

史料之中,动不动号称八十万大军,百万大军,并非是虚构夸大,而是将这些随军人员一起算在内了。

包括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战报,比如一场大战,斩敌十余万,甚至二十万,这其中大部分都是随军人员。

唐军作战,一般是唐军先拿,剩下的才轮到唐协军。

而所谓三马分肥,则是唐军士兵缴获的东西,要等价分成三份,一份上交国库,一份留够军中,剩下的那一份才是自己的。

比如张三,在一场大战后,俘获两个女人。

不够三等份,怎么办?

没事,有随军奴隶贩子,找他们换成铜钱,然后再补交国库与军中。

缴获的其他东西也是同理。

还不用担心被商人坑,要是觉得被坑了,自有军队的将领出面。

三马分肥,配合府兵制,才是大唐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关键所在。

唐初之时,人人都争着当兵,人人都以当兵为荣,甚至没点关系还进不去军中,得花钱找关系才能当兵。

正因如此,才有了杨炯的那一首《随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