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钩镰长枪(2 / 2)

何铁匠上前两步,恭敬的接过图纸。

一看之下,不由一愣。

只见纸张上,用炭笔画着一柄模样怪异的枪头。

似戟非戟,似槊非槊。

严格意义来说,唐时是没有枪的。

唐人口中的枪,其实就是槊。

可问题是槊制作繁琐,且造价极高,一杆槊最便宜也需百贯,并且上不封顶,能当做传家宝,一代代传下去。

唐时想知道一名武将是从底层打拼上来,还是出自将门,只需看他使用的兵器是否是马槊便知。

槊如此昂贵,普通士兵用不起怎么办?

于是,就衍生出了槊的简化版,为区分两者,将这种简化版的便宜货称之为枪。

所以这个时期的枪很长,枪尖也长,足有三尺,介于矛与槊之间。

经过唐末五代混战,到了宋时,长枪才正儿八经定型,并达到巅峰。

而图纸上的柄钩镰长枪,就是源自宋时,脱胎于戟,不过钩镰更长,且是反曲,应对骑兵时,独特的构造能轻易切断马腿。

除了应对骑兵,面对重装步兵时也有奇效。

因为重装士兵再怎么保护,小腿终归只有一层胫甲,再多就影响行动了。

即便长枪上的钩镰无法切开胫甲,措不及防之下,也能将敌军勾倒。

战场之上,身着四五十斤的重甲一旦倒地,再想爬起来就困难喽。

何铁匠问道:“监镇,这枪……怎地这般古怪?”

刘靖问道:“你莫管,能不能造?”

“能造是能造,不过这钩镰乃是反曲,为使其不易折断,保证强度,至少得用十炼钢,因此造价比寻常枪头要稍高一些。”何铁匠到底是与钢铁打了一辈子交道,只看一眼图纸,便知晓什么部位,该用什么材质。

闻言,刘靖继续问道:“若用十炼钢,仅枪头造价几何?”

钩镰长枪的总体造价,根本是比这会儿的长枪低。

原因很简单,钩镰长枪更短一些。

枪头短,枪杆也短。

短,一则可以节省材料,二则能用更廉价的材料替代。

比如枪杆,如今的枪杆依旧与马槊一样,使用复合材料,虽说没有槊杆那般讲究,可制造起来也很繁琐,因为枪杆太长了,必须要用复合材料,如此才能保证其坚固性与韧性。

这让刘靖不由想到传闻中横扫一切的马其顿方阵,据说长枪长达十五米。

嗯,十五米的长枪,枪杆大概率用的振金。

毕竟三米多长的马槊,都得用耗时五年的复合材料才能支撑,十五米的长枪除了振金,碳纤维也顶不住啊!

钩镰长枪连枪头带枪杆,共计八尺左右,如此一来,对枪杆的要求便大大降低,用白蜡杆就可替代。

白蜡木可比复合材料便宜太多太多了,用坏了也不心疼。

关键是造的快,几名木匠,一个月就能造上百杆。

何铁匠盘算一番后,答道:“粗略估计造价需五贯。”

这年头铁不贵,但钢贵。

虽说唐时灌钢法技术已经趋于成熟,可灌钢法出来的钢虽然硬度足够,却过于刚硬而发脆,导致韧性不足,制造的兵器劈砍时容易崩口或断裂。

这个时候,需要柔化处理。

所谓柔化处理,就是不断的回炉敲打冷却,再回炉。

如此出来的钢,才能用于刀刃、枪头等军械。

十炼钢,就是十次回炉淬火敲打,百炼则是百次,由此便可知道钢材之精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