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成了!(2 / 2)

“刘叔,磨好了!”

这时,庄杰的声音传来。

刘靖心算一遍后,吩咐道:“秤二斤过来。”

“好嘞!”

庄杰应了一声,很快便秤了二斤石灰粉拿过来。

将石灰粉均匀洒在地面煤泥中,再次用铲子搅拌均匀后,刘靖拿起制作蜂窝煤的模子,用力在煤泥上按了几下,接着拿到一旁空地上。

稍稍抖落几下,一块三寸高的蜂窝煤出现在地上。

“嘶!”

庄三儿凑上前,蹲在地上仔细端详片刻,好奇道:“刘兄,这便是那劳什子蜂窝煤?”

“不错!”

刘靖点头笑道。

“模样有些怪,恁多孔洞。”庄三儿装模作样的研究一了番,随后仰头问道:“刘兄这玩意儿有甚用?”

刘靖说道:“烧火,两三个便可以烧一天。”

“一天?”

庄三儿等人先是一愣,旋即脸上露出惊骇之色。

庄杰满脸兴奋道:“快点上试试。”

他脑子活络,知晓若真像刘靖说的这般,那绝对不愁卖。

“急什么,需要晒个一两天,晒干了才能用。”刘靖说着将手中的模子递给他,吩咐道:“刚才都看到了,你们继续做,我与你三叔喝杯茶。”

拉着庄三儿进了主屋大厅,两人盘坐在竹席上。

家中有茶叶,但刘靖不会煎茶,便用了后世的冲泡法。

好在庄三儿一个糙汉子,不在乎这些。

端起热茶抿了一口,庄三儿轻声道:“刘兄,二哥托某问一句,俺们还要在山中待多久?”

没人愿意待在山里,与蛇虫野兽为伴。

这才是他下山的目的,至于之前说的那些理由,不过是骗骗庄杰等人的场面话。

刘靖沉声道:“再等等,眼下买卖还没开始,我也没有立稳脚跟。所以,先委屈庄兄在山中辛苦一段时日,等明年开春,弟兄们便能下山了。”

庄三儿点点头:“有兄弟这句话,某心里就踏实了。”

“庄兄既然选择追随,我自然不会隐瞒。”刘靖轻啜一口热茶。

眼见话已经说开,庄三儿索性说道:“杨行密此人也算一代豪杰,与朱温二人一南一北,可称当世英雄。兄弟想在江南有所作为,怕是难了。”

“杨行密病入膏肓,命不久矣,他一死江南之地必定风雨飘摇。况且事在人为,即便江南待不了,只要有兵有将,我们兄弟齐心,天下之大何处去不得?”刘靖的语调不高,却透着无与伦比的自信。

作为后世之人,他可不仅仅只会搞些蜂窝煤。

庄三儿只觉热血沸腾,拍着大腿道:“是这个理!”

刘靖继续说道:“当然,饭得一口口吃,路要一步步走。咱们眼下只几十号人,还需韬光养晦。”

庄三儿自然明白这个道理,应道:“俺省的,会约束手下弟兄,不给刘兄添乱。”

刘靖压低叮嘱:“接下来的时日,劳烦庄兄在山中多招揽一些逃户,从中挑选青壮操练,若粮食不够,只管与我说。”

“好!”

庄三儿兴奋地点点头,旋即皱眉道:“只是士兵易招,军械难寻。”

军械之中,最难搞的就是弩箭和甲胄,这两者是任何掌权者都严格把控的,其中又以甲胄最重,有一甲顶三弩的说法。

刘靖说道:“军械我会想办法。”

“那就好!”

得了他的答复,庄三儿重新露出笑容。

两人天南地北的瞎聊,多是刘靖问,庄三儿答。

问的也都是关于北边的情况。

“沙陀蛮子骑射确实厉害,他们本就是草原人,自幼牧马狩猎,据说沙陀男子十岁便会挽弓。这其中又以安仁义为最,他的一手射术,独步天下,五十步内射出的箭矢可穿铁甲。当年在李克用麾下镇压叛军时,曾一人一骑,将前来追击的百余人全部射杀。”庄三儿说的口干舌燥,端起陶碗灌了一大口茶。

擦了擦嘴角茶渍,他继续说道:“不过论到步战与攻城战,沙陀蛮子就差远了,他们军纪涣散,常常逞个人之勇,无法做到令行禁止。正因如此,李克用与朱温交手多次,败多胜少。”

刘靖评价道:“朱温麾下名将如云,军械也最为精良,李克用能胜几场,已经殊为不易。”

按理说,占据整个中原的朱温,基本已经胜券在握。

可惜他登基之后,心思就变了,开始猜忌麾下将领,血腥清洗之下,军中人人自危。

最终后梁反被看似实力更加弱小的李存瑁灭掉。

到了晚上,刘靖自然是好酒好肉招待。

第二天一早,庄三儿就回山上了。

送走庄三儿,刘靖一伙儿人继续制作蜂窝煤,有模子在手,基本上十秒钟就能做一个蜂窝煤。

一个人一个时辰,少说能做七八百个。

临近傍晚时分,所有人不约而同的停下手中动作。

原因很简单,院子里没有没地儿放了。

算上昨日制作的,共计一万三千余个。

放眼望去,院中密密麻麻的都是蜂窝煤。

刘靖招呼一声:“弟兄们辛苦了,先歇一歇,等明日再接着干。”

李松摆摆手:“辛苦个甚,做这东西又不费力。”

这两日天气不错,虽是大冬天,可中午那会儿艳阳高照,晒的人浑身上下暖洋洋的。

想来昨日制作的那一批蜂窝煤,已经晒的差不多了。

刘靖迈步走过去,拿起一个检查起来。

摸了摸,发现没有潮湿感,他吩咐庄杰拿来一个煤炉,打算烧烧看。

见他要点蜂窝煤,众人纷纷围上前看热闹。

将两块蜂窝煤放入煤炉中,对其孔洞后,刘靖又将干草塞入底部,拿着火镰开始点火。

随着干草燃烧,一小股浓烟升起。

刘靖掰断树枝,一根根的塞进去,小时候点过煤炉的都知道,煤球烧起来没那么快,有些人为了加快燃烧速度,会在蜂窝煤上淋一些酒精。

烧了一会儿后,他思忖道:“木屑似乎放的有些少,往后得适当多放些。”

庄杰趴在地上,歪着头紧紧盯着蜂窝煤。

忽地,他面露惊喜,口中喊道:“刘叔,着了,着了!”

“成了。”

刘靖拍拍手,站起身,将手伸到煤炉上方,只觉一股热浪升腾而起。

范洪摸着下巴,狐疑地说道:“这玩意儿能烧一天?”

闻言,一旁的小猴子当即驳斥道:“废什么话,小郎君说行,那自然就行。”

刘靖讲解道:“烧的时间长短,取决于底部的炉口开合大小,若是用石头把炉口封上,只留一条小缝,自然能烧一天。可若是大开炉口,则只能烧一两个时辰。”

余丰年凑上前闻了闻,惊奇道:“咦,怎地没有那股刺鼻的味道?”

庄杰等人听了,也纷纷凑上前,嗅着鼻子。

“还是有一些,不过很淡,而且不呛人了!”

“啧,当真神奇。”

“若是如此,往后冬天岂不是随时都能喝上热水了?”

众人面露惊奇,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

这年头没有热水瓶,大冬天烧一壶热水,很快就凉了。

总不能喝一次烧一次吧,那得费多少柴火?

但有了煤炉与蜂窝煤就不一样了,只要把水壶摆上,随时随地都有热水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