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青给三宝起名李煦,取暖阳和煦之意。
一天后,
李长青把秦淮茹和三宝接回四合院。
四合院门洞,
几个老娘们一边做活一边七嘴八舌的聊天,
“李家又添了个闺女,这秦淮茹可真能生,四年生了三个。”
“李长青一个月工资就那些,这么多孩子他养得起吗?”
“肯定养得起,我看长青家的日子,比咱们各家都好,没见刚刚又提着一只鸡进去吗,这是又准备熬鸡汤了。”
“你们别说,长青对他媳妇是真好,我坐月子那会,能有碗红糖水就不错了。”
“对了贾嫂子,东旭他媳妇也快生了吧。”有人问贾张氏,
贾张氏翻翻白眼,
“我不知道。”
贾张氏和儿媳妇上不了,平时都不去那屋,也从没关心过儿媳妇,自然不知道,
有过几日,
贾东旭他媳妇也生了,
生了个小子,
贾东旭乐的裂开了嘴,
从医院接回来,贾东旭就找到贾张氏,“妈,秀珠给咱家添了个大孙子,你过去伺候伺候秀珠坐月子,也缓和一下关系。”
贾张氏翻着白眼道,
“让我伺候她坐月子也行,让你媳妇过来给我道歉,要不然我才不去。”
贾东旭回去劝媳妇,
张秀珠听了贾张氏的要求,
哼了一声,
“我还不用她伺候月子了呢,我让我妈来伺候月子。”
随后让贾东旭把她妈叫了过来,
贾东旭想缓和媳妇和老娘关系的计划再次落空,反而矛盾更加深了,儿媳妇坐月子婆婆不管,这愁能记一辈子。
这天,
李长青被通知去街道办开会,
会议内容就是,粮食管控,施行定量,施行票证制度,
李长青心说该来的还是来了,
好在他之前几年,
提前已经在空间储存了大量的物资。
晚上,
四合院召开全院大会,
“宣读一下政府的最新政策,从下个月开始,国家施行粮食定量供应,有京城户口的,成年男性,事业单位员工,每人每月三十二斤粮食,厂矿企业工人,每人每月三十八斤粮食。成年女性统一每人每月二十八斤粮食,孩子也有定量,根据年龄不同定量不同...”
“以后买东西需要票证,粮票、肉票、工业票等等,票证随定量一起发放,以后没有票光有钱,什么也买不到.....农村也变了,所有田地归村集体所有,不再分在个人名下,村里采用计分制度,参加劳动记工分分粮食,不参加劳动不记工分没有粮食......”
院里好几家人的脸色变得不好看了,
其中就包括贾张氏,
没等李长青宣读完文件,贾张氏就急吼吼的问道,
“那我在村里的地就没了?以后不给粮食,那我吃什么?”
李长青看看贾张氏,
“贾张氏,你这种情况文件上也有说明,你可以回村参加劳动,不劳动肯定不会分粮食,如果继续留在城里,只能自己想办法。”
“这也太不合理了,我不同意,凭什么收回我的地。”
贾张氏不干了,嚷嚷起来,
李长青心里好笑,
之前你不干活,把地包给别人种,跟地主老财收租子一样,现在还想那么轻松肯定不可能了,
“贾张氏,这是全国选政策,你想要粮食也行,可以回村去种地,到时候肯定会分给你粮食,怎么,你想和政策对着干。”
贾张氏不敢说话了,
气呼呼的坐下,
她好不容易从村里来到城市,才不回去呢。
大会结束,
回到家秦淮茹一边给小丫头洗澡,一边心有余悸的说道:“当初要不是听长青哥你的,把户口弄到城里来,那现在我也没有定量,连带孩子们也都没有定量,要那样的话,咱家连饭都吃不饱。”
“这个家,还得是老爷们说了算。”
定量来了,
票证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