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去支边,算是帮了学校的忙,学校总要有些说法不是?他找到自己的老师宋明清,说出自己的想法 —— 不是给自己要福利,是想到了藏区那边,万一遇到问题,希望学校能帮一帮。
宋明清表示支持,带着他找到院长。
院长也很大气,
“长青,你去支边,但还是我们人大的人,在外面遇到困难,学校肯定不会不管,你放心,去到边区,如果遇到困难可以打电话回来,学校这边一定大力支持。”
其实,支边干部在原单位 “要好处” 带去边区,已经算是不成文的潜规则了,
过去的人,或多或少都会跟 “娘家” 要点便利。
他们这些支边的,
在原单位会保留身份职级,只转组织关系和行政关系,不转户口和工资关系,实行双重管理,援藏回来后,原单位还要接收,并明文表示要提拔重用。
第四件事就是采购,
边区苦寒,
什么都缺,
李长青在京城好好采购了一番,
吃的、喝的、用的,只要是能想到的,都买上一些装进空间内,以备不时之需。
尤其是烟、酒、糖、茶,他预备了不少。
又到一年春季,京城某公园的迎春花开了,
李长青带着闺女、媳妇来踏春,
“同志,要不要拍张照片?”
一个挂着相机的照相师傅向他们招揽生意,
李长青想了想,
“照两张。”
李长青抱着闺女,钟小艾站在旁边,摄影师 “咔嚓咔嚓” 拍下两张照片,李长青让摄影师洗了三份,一份摆家里,一份送给爷爷,一份放在相框里,他要带去藏区。
月底,
李长青去支边的具体工作分配下来了:
日喀则某县常委、副书记、常务副县长。
作为支边干部,一般都会在原职级基础上提一级使用,李长青是副处级,下去支边以正处级使用,所以就给他安排了这个职务。
4 月 15 日,飞机降落在拉萨贡嘎机场,
他们这一批人总共 18 人,
去日喀则的路上,天上的蓝天白云非常漂亮,但路两旁则像戈壁滩一样,没有树,草都稀稀拉拉的,给人一种很苍凉的感觉。
抵达日喀则,
这里根本不像一座城市,最高的建筑只有两层,以藏式建筑为主,街道也没几条,还不如内地的一个乡镇。
对从内地尤其是大城市来的同志而言,反差很大,
有些人还出现了强烈的高原反应,很多人原本带着激情而来,现在一下子蔫了下去。
李长青的修行如今已经进入一品,
高反没影响到他,
市里的领导接见了这批干部,先是勉励一番,随后宣读分配的岗位,李长青正式被任命为定日县县委常委、副书记、常务副县长,
职务为正处级。
休息了一天,第二天就有县里的领导来接人,是这个县的一个副县长,本地干部,叫丹增,今年 31 岁,中专师范学校毕业。
从日喀则到定日县,
距离两百多公里,但因为路不好走,开车需要走整整一天。
路上,
李长青向丹增了解了一下定日县的情况,
定日县如今的总人口只有四万多人,地域面积却有 13860 平方公里,相当于内地一个地级市的区域面积,定日县属半农半牧县,经济情况非常不好,
粮食作物有青稞、小麦、豌豆、油菜,畜牧业以牦牛、黄牛、绵羊等为主。
工业方面几乎为零,教育也非常落后,
要说值得一说的,也有 —— 定日县就在喜马拉雅山脉脚下,远处就是连绵的雪山,后世去珠穆朗玛峰的路线就是走这里,
不过现在线路还没有开发,甚至没有上山的路。
路上,丹增还告诉李长青一个让他惊讶的消息:
他去到定日县后,可能要主持县里的日常工作,因为他们的县长病了,得的是非常严重的心脏病,一个月前晕倒后被送去医院,医生说不能再进行高强度工作,需要静养,否则时刻有生命危险,县里早就盼着他这个常务副县长过来主持政府工作呢。
李长青心里想,
自己这还没上任呢,就开始加担子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