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中条山大捷(2 / 2)

你炸我啊,

不轰炸一波他实在手痒痒。

这一场轰炸,炸死日军四千多人,李长青狠狠收获一波积分。

两军继续鏖战,

在坚持了半个月之后,

国军第二道防线被撕开,

卫立煌立刻下令各军退守预定位置。

日军在撕开的口子处大量涌入,

准备乘胜追击,

可他们却不知道,已经中了卫立煌的计,卫立煌早已经摆出口袋阵等着他们,口袋阵是非常普通的阵法计谋,可有时候越简单越实用。

等日军这几支部队进入口袋阵后,

卫立煌一声令下,

几支军队从四面八方开始掩杀,

这次用上了大量火炮,

弹药不要钱一样全都招呼在鬼子身上。

俗话说好钢用在刀刃上,现在就是刀刃,

两万多鬼子,

被围在一个狭小区域,被这边追着打,逃过去,又被另一波围着打,鬼子还从没打得这么憋屈过,不得不请求其他部队支援,并频繁召唤空中支援。

为了围杀这波鬼子,

国军也是发了疯,

主要是那些将领,看到了消灭这支鬼子的希望,

血海深仇,

他们也想报啊,

外围的挡住救援部队,拼死不让路,里面的玩命追杀,双方打得那叫一个惨烈,

唯一让人气愤的,就是不停飞来的日军战机,

不过在这天,

一架轰炸机关顾了运城机场,把所有飞机和地面仓库炸了个遍,日军飞机损失殆尽,这下空中支援没了。

等不到救援,

被围在口袋阵中的两万余日军,在国军四面八方的掩杀下开始军心涣散。

起初,

他们还依托装甲车残骸和临时构筑的掩体负隅顽抗,用机枪和掷弹筒疯狂扫射,试图撕开一道突围缺口。

但国军将士带着对日寇的血海深仇,抱着宁死不退的决心,前赴后继地冲锋,

第 15 军的士兵抱着炸药包冲向日军坦克,用肉身与钢铁同归于尽,

第 98 军的战士在炮火掩护下,端着刺刀冲进日军阵地,与敌人展开近身肉搏,阵地上刀光剑影、血肉横飞,喊杀声震彻山谷。

日军救援部队在外围拼死猛攻,却始终被国军的阻击部队牢牢挡在口袋阵之外。

第 3 军在山口处构筑起三道临时防线,战士们哪怕只剩最后一人,也坚守阵地不放,日军多次冲锋均被打退,留下遍地尸体。

而随着运城机场被炸毁,日军失去空中支援,弹尽粮绝,被困日军的抵抗愈发无力。

激战至第五天,被困日军的弹药基本耗尽,指挥官见突围无望、救援无果,竟试图焚烧军旗和作战文件,准备自杀 “玉碎”。

国军趁机发起总攻,最终将这两万余日军全歼,仅少数残兵逃入山中,却也被后续的部队清剿消灭。

外围日军见被围困部队被歼、空中支援断绝,深知继续进攻已无意义,且担心国军乘胜追击切断其退路,遂在 5 月下旬开始全线撤退。

他们撤退时狼狈不堪,不仅丢弃了大量重型武器、粮食和药品。国军则分路追击,收复了济源、孟县、垣曲等此前被日军占领的县城,

至 5 月底,中条山地区的日军基本全部撤离,中条山会战以中国军队的胜利宣告结束。

中条山会战的胜利消息传来,全国上下瞬间陷入沸腾。无论是前线浴血的士兵,还是后方支援的百姓,都被这久违的大捷所鼓舞。

在重庆,街头巷尾挤满了欢呼的民众,大家举着 “庆祝中条山大捷” 的标语,敲锣打鼓地游行,孩子们拿着小国旗奔跑呐喊,空气中弥漫着喜悦与自豪。

《中央日报》以 “中条山奏凯,歼敌两万余” 为头版头条,详细报道了会战的全过程,文中写道 “我军将士奋勇杀敌,以血肉之躯筑成长城,终破日寇之围,此乃我民族抗战之伟力!”;

《大公报》则发表评论称 “中条山胜利,不仅收复失地,更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为抗战注入新的强心剂!”

国民政府也第一时间对参战将士进行嘉奖。

老常亲自签发嘉奖令,电告第一战区全体官兵:

“中条山一役,诸将士忠勇奋发,歼敌甚众,收复要地,功绩卓著,特予通令嘉奖。着财政部拨款二十万元,犒劳前线将士,阵亡将士家属由政府妥善抚恤,负伤将士送入后方医院悉心救治。”

随后,卫立煌被授予 “青天白日勋章”,以表彰其卓越的指挥才能,

其余前线将领也分别获得勋章或晋升军衔,

第 15 军、第 98 军等功勋部队被授予 “抗日劲旅” 的锦旗,对战死的三万余官兵追封烈士称号,抚恤家人。

中条山大捷,是一场难得的大胜,极大地提振了民族自信心,让人们知道,鬼子并非不可战胜,更让人民看到战胜侵略者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