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3章 抵达西川(2 / 2)

走出书店,沈青云沿着街边慢慢走。

午后的阳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路边的茶馆里坐满了喝茶的人,竹椅、盖碗茶,还有摆放在桌边的麻将桌,透着浓浓的市井气息。

他走到一家茶馆门口,找了个靠街的位置坐下,点了一杯茉莉花茶。

这是西川人常喝的茶,入口清香,能解乏。

邻桌坐着两个下棋的老人,一边走棋一边聊天。

“你晓得不?前段时间金牛区抓了个诈骗团伙,专骗老年人的养老钱,警察硬是蹲了半个月才抓到。”

“晓得多嘛!我看电视新闻说了,那些骗子装成保健品公司的,把老年人哄得团团转。现在好了,警察把钱追回来了,还在社区里搞了好多次防骗讲座。”

沈青云端着茶杯,静静听着。

老年人诈骗是全国性的治安难题,西川这边能及时破案并开展宣传,说明基层民警的执行力不错,但“蹲半个月”也反映出线索摸排可能存在滞后,后续可以考虑推动“社区网格员+民警”的联动机制,提前发现预警线索。

………………

接下来的几天,沈青云把锦城的主要区域都走了个遍。

他没开车,要么坐公交地铁,要么步行,刻意避开了可能暴露身份的场合。

在春熙路商圈,他观察到民警巡逻以步巡为主,每半小时能看到一组巡逻队,队员装备齐全,但两两一组的配置在人流高峰时可能存在管控盲区。

在锦里古街,游客众多,出入口有民警值守,但景区内的应急通道标识不够明显,万一发生拥挤可能存在安全隐患。

周末的时候,沈青云去了峨眉山。

从锦城坐高铁过去只要一个小时,沿途能看到川西平原的农田和丘陵。

山脚下的游客中心里,有民警设立的便民服务点,提供地图、急救药品,还能受理游客报警。他假装游客上前咨询:“警官,山上会不会有野生动物出没?安全吗?”

值守的民警是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笑着回答:“放心吧,景区里每天都有巡逻队,主要路段都装了监控,野生动物一般不会靠近游客区。要是遇到紧急情况,打服务点的电话,我们二十分钟内就能赶到。”

沈青云点点头,顺着山路往上走。

沿途遇到不少背着背篓的挑山工,他们背着矿泉水、食物,一步步往山顶爬。

他跟一个挑山工聊了几句,得知挑山工们偶尔会遇到游客丢失物品的情况,大多是手机、钱包,有时候能帮忙捡到,但也有找不回来的。

“要是景区里能多装些监控就好了,丢了东西也能快点找。”

挑山工的话,让沈青云记在了笔记本上,景区安防不能只靠人力,技术防控的补位很重要。

从峨眉山回来后,沈青云又去了武侯祠。

景区内游客络绎不绝,不少是外地来的研学团队。

他注意到景区内有“党员志愿服务岗”,志愿者中有穿警服的民警,正在给游客讲解三国文化,同时提醒大家保管好随身物品。

这种模式让他眼前一亮,觉得可以在全省景区推广,既拉近了警民距离,又能潜移默化地提升游客的安全意识。

一周的时间很快过去,沈青云的笔记本已经记满了大半本:从锦城的商圈治安到景区安防,从市民的安全感反馈到基层民警的工作状态,甚至包括公交地铁的换乘效率、老旧小区的消防设施情况,都一一记录在案,还附上了自己的思考。

他没有把这段时间当成“游山玩水”,而是一场深入一线的“摸底调研”。

政法工作的根基在基层,只有摸清了实际情况,后续的决策才能接地气、见实效。

公式最后一天,沈青云终于接到了自己盼望已久的电话。

“您好,请问是沈副书记么?”

电话那边响起了一个沉稳的声音。

“我是沈青云。”

沈青云平静的说道。

“我是中组部穆部长的秘书郑浩,穆部长已经到了西川,住在西川省委招待所。”

郑浩缓缓说道:“请您现在过来一下。”

“好,我知道了。”

沈青云深吸了一口气,轻轻点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