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对希特勒的援助可不是空头支票,根据他的命令,顾维钧首次就赠送了五百万美元的资金给了希特勒和纳粹党。这笔巨款对于急着重整旗鼓、东山再起的希特勒来说,不亚于雪中送炭,当他大为感动。当天会见过希特勒并给了他五百万美元后,顾维钧和舒国生暂时住在了纳粹党附近的一家小酒店里,开始分道扬镳,根据张学良的指示而执行不同的任务。
顾维钧递给舒国生一叠支票和银行文件:“这是花旗银行的一千万美元支票,你多保重。”
舒国生接过支票和文件,点点头道:“顾先生,你在欧洲这边也请多多保重。”
顾维钧笑道:“放心。等我们完成了少帅交给我们的任务,我们就能一起回国了。”
两人带着各自的部下兵分两路,顾维钧暂时留在纳粹党这边,舒国生则要跑遍整个欧洲和美国,展开张学良嘱咐他的“在海外搜罗人才”的任务。
这场“海外搜罗人才”计划共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中国在海外的留学生或华裔人才,另一部分则是欧美各国的各方面人才。此时的世界科研文艺人才,除了中国和欧美,苏联和日本人也占有很大的比例,但苏联由于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的原因,挖苏联的人才是很难的,而日本的人才则由于中日两国敌对关系而也无法挖掘,来华的日本人很难真心诚意为祖国的敌对国服务,即便来了,也有间谍嫌疑,因此张学良命令舒国生把工作重点放在欧洲和美国。另外,这个计划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就是眼下,以重金聘请;后期则是希特勒和纳粹党正式上台后,在欧洲展开全面的排犹风暴,那时候的东北就会迎来更大的招揽人才的好机会。此时的舒国生只能去用重金聘请国外人才。
英国,伦敦圣玛丽医学院。
夜幕降临,烟雨蒙蒙。
亚历山大弗莱明眉头紧锁地走出了研究所,一边走着一边脑中仍然沉浸在刚才研究试验的思考中。直到走出了研究所大门,他才被室外扑面而来的寒风和细雨给打了个冷战。“居然下雨了?”弗莱明嘟哝了一下。就在他准备回身返回研究所取雨伞的时候,一把黑色的雨伞撑在了他的头上。
“谢谢…你是?”弗莱明正要对这个好心人表示谢意的时候,却发现四五个不知道从哪儿冒出来的并且同样都撑着黑色雨伞的男子已经把他围住了。雨伞下,一张张黄种人的面孔正友善地看着他。“弗莱明先生,我们能够谈一谈吗?”给弗莱明打伞的舒国生用流利的英语微笑着开口。看到弗莱明脸上的惊愕表情,舒国生补充道:“请放心,我们对您没有恶意。我们只想帮助您从最近的困境中走出来。”
“你们是…”弗莱明彻底迷糊了。
“外面下着雨,我们不妨到车子里面谈谈。可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