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毕掷笔于地,率领壮士赶来救应。他们出出进进杀了几个来回,无奈清兵有增无减,身边的同伴所剩无几。此时,其已经身中三箭,跑到一个荷花池边,投池自尽,被追到的清兵捞出,送到了博洛大营。士兵喝令阎应元下跪,其傲然挺立,宁死不跪。士兵用长枪刺穿了其小腿,其跌倒于地,照样不跪。博洛劝降时,阎应元骂不绝声。博洛见急切间劝降不成,吩咐关起来翌日再审。哪料到次日再去提人,其已经魂归九天。
另一守城领袖陈明遇家人自焚,其手持兵器与敌厮杀致死,尸体僵立不倒。
江阴县教习冯厚敦是文人,带领全家及亲戚在明伦堂自缢身亡。
江阴百姓男人杀敌,女人悬梁、投井、投河、沉塘。零零星星的巷战,断断续续持续到第二天,全城男女老少无一人投降。
破城之后,清兵又疯狂屠城三天,杀得尸横街衢,河水变色。事后检点,城中死难九万七千人。
有人统计清军死三王十八将及军兵七万五千人。
诺大一座江阴城,待清兵封刀之后,仅余老少五十三口。
此后多年,江阴人民不科清廷的举,不作清廷的官。直到乾隆年间,为了安抚江阴百姓,清朝统治者采取了怀柔政策,乾隆在江阴守城战131年后,对“抗清三公”——阎应元、陈明遇、冯厚敦,分别赐谥“忠烈”、“烈愍”、“节愍”。阎应元殉国192年后,清廷为安抚江阴百姓,又下诏在江阴和其故乡通州为之修祠各一座,皆命名为“阎公祠”。
在潞王监国失败后,不少在乡和离开南京或杭州的文臣武将纷纷行动,先后拥立明朝宗室,有的称帝,有的称监国。一时间,群雄并起,王室争立。当时,原明安南伯郑芝龙与礼部尚书黄道周、福建巡抚张肯堂等拥立唐王于福州;原明兵部尚书张国维等拥立鲁王朱以海,监国绍兴;明行人卢象观,奉宗室子瑞昌王盛沥,起兵宜兴;明中书葛麟,主军王期昇,奉宗室子通城王盛澂,起兵太湖,明益王朱由本据建昌,永宁王朱慈炎据抚州,还有好多处南明文臣武将起兵反清,弄得清廷焦头烂额,应付不暇。
这厢丁北宁谢绝王翠屏父女的挽留,带了谢宝、郑宁取道回老家宁国县丁家岙。他不知道的是其和王翠屏在药力作用下于龙王庙地窖中春风一度,那王翠屏已珠胎暗结,偏偏其父是个执拗迂腐的老夫子,认为这是朱由崧留下的一点龙脉,带着全家避入深山大川保胎。那王翠屏此前入宫半月,自己也不相信偶然一次金风玉露就会中的。后来,王翠屏生下一个男孩儿,被外祖父等人着力培养,当成恢复大明的希望,以至于闹出惊天动地搅动乾坤的大事件。这是后话,将来再说。
这是丁宁从小到大初次回故乡,见沿途大山连绵,林海茫茫,关隘重重,地势险要。临近老家,已经有乡勇盘查行人,其报出父亲的名字才予放行。
他的老家丁家岙依山傍水,风景优美。祖上留下的丁家大屋一直由本族叔公照顾。父母带着几个下人先期回来一个月,已经将家里收拾得妥妥当当。丁宁一回来,就喜欢上了老家的环境。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谢谢“取名好麻烦”、萧號等书友关注!